雪印堂博客

西北海与西海

塔里木盆地曾托存的广阔水域,就是西北海。

后人们根据《山海经》记录,找不到西北海,于是对西北海感到莫明其妙,这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万物状态的结果,以为上古时期西北海存过,今天也必然不变可以在地球上找得到的,这是人们观念的问题,而非西北海必然到现在也应存在。上古时期这片海域真的存在过,只是随昆仑崩塌时被填埋后消失了。

由上面例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可知,塔里木盆地产生之后,塔克拉玛干沙漠诞生之前,塔里木盆地由于周边山脉不断的水量汇集,必会形成一个广阔的水域,按有人对这个水量的比喻,相当于每年有0.7个渤海的水量流入塔里木盆地,因此产生海洋是必然的。当下人们只看到一片沙漠形态,在于昆仑崩塌后所致。沙漠,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

塔里木盆地的成因并非科学界所言的“地质构造隆升”,而是小行星坠地撞击后形成超级史前火山口,火山停止喷发后冷却内缩所致,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表。

《山海经》记录了西海,同样今人们找不到其方位,有考证其是广西桂林曾存在的一片湖。也有考证青海湖,也曾叫西海,但这个海与青海湖的水量是不匹配的,如当下叫湖更适合,青海湖古时被叫作西海,很可能与当今的昆仑山这名称由来一样,是先有“昆仑”这一传说,后人(即汉武帝)将塔里木盆地南边的山脉命名为“昆仑山”,同样先有西海的古籍记录,后人将青海湖叫作“西海”。

塔里木盆地曾有过海洋,后来消失,形成当下状态。于是可以放眼中国的另一个盆地:四川盆地。也可以判断其曾是海洋,其形成海洋环境的过程也是一样的,都是汇集周边高山雨水而成。即四川盆地曾托存一片广阔水域,是为西海。

全览四川盆地底部区域的地貌可以看存在无数多的蕨叶状小山丘,这些山丘,其实是海水退却剩下的底部淤泥干燥收缩后的凝结形态。由于西海水域广阔,海底淤泥层也厚,于是形成的淤泥小山丘形态相对生活中盆底杯底的条状污垢形态也是巨大。

四川盆地的成因也并非科学界所言的“地质构造隆升”,也是小行星坠地撞击后形成超级史前火山口,火山停止喷发后冷却内缩所致,只是这个年代比塔里木盆地形成时期还要久远,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表。

西海的水是如何消失而成为当下四川盆地的形态的呢?这有另一个事件记录来符合四川盆地的海洋消失的原因:大禹治水。

昆仑结构

昆仑,也即不周山,曾坐落在塔里木盆地曾托存的广阔水域,即西北海,于是可以简单理解其方位就在中国西北部,也是黄河的源头。这就与山海经记录的完全一致,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相契合,且没有科学界沙漠成因与事实不符的现象。这里可以继续考查昆仑的规模与结构。

昆仑的规模与结构,在《山海经》及众古籍若隐若现地描绘:高万仞,悬圃,增城九重,四方之门,有铜柱,高入天,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虚四方。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相去正等(底下边距相等,是正方形的意思),员周如削。昆仑之山三级。有五城十二楼。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相去正等,面方各五千里,上层是群龙所聚,有九井九门,四维多玉,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

一是昆仑极其高,以万仞万里记,远远高于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山峰,喜马拉雅山的8848米高度,这说明昆仑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个人造或神造建筑
二是昆仑有层级结构,有“增城九重”,就是一层一层的城叠加到九重,也说有五城十二楼,这仍说明昆仑是建筑而非自然山峰
三是昆仑是正四方结构,侧面是削平。这种形态在地球上能找到对应的建筑,那就是金字塔。也即,昆仑是上古时期的一个巨大金字塔,是一个神造物。
四是昆仑即不周山,按不周山传说,是上方有天柱,天柱上方还有天。因此昆仑三层可能说的就是这不周山、天柱、天的三层结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

按李卫东先生著作《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考证,天就是神的宇宙飞船,今人叫月亮。这也与天帝居住在天的描绘是契合的,在于能居住的地方,必是一个实体,而非当下人们抬到看到的虚无天空。

古人的尺度与今人的尺度有所出入,古代的“里”据称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一般考证是周秦汉,一里=415.8米,清光绪,一里=576米,1929年,一里=500米。由于这里无法确定古籍中描绘昆仑尺度“方圆八百里”、“三千里”等等巨大数据的“里”是具体哪一个标准,因此这里选择周秦汉的标准:一里=415.8米,同时选择“八百里”作为规模数据,即长八百里,宽八百里,“围三千里”折算成正方形边长是750里,也是很接近。如此折算成如今的尺度就是333*333平方公里,如此就可以计算昆仑的体积,这些数据都只是估算值,是用来参考之用。

昆仑是一座金字塔,参照埃及金字塔结构,其斜面角度是52度,底是333*333平方公里,如此可得塔尖高度在213公里,由于昆仑上面还有天柱,因此这金字塔并不是纯锥形结构,而是梯锥形结构,更象玛雅金字塔——甚至就可以认为玛雅金字塔就是昆仑的微缩模型(玛雅金字塔有九层,顶上有四方屋,更巧的还有两条羽蛇分守在阶梯口两侧),因此可以取3/4高度,即160公里高。这就是昆仑的规模:底是333*333平方公里,高160公里。如此就可以还原昆仑的整体结构:

建筑下面基座是金字塔,即昆仑之虚,中间是天柱,上方是天(月球);金字塔有九层城叠加,塔顶有屋,壁方百丈。

确定了昆仑的位置,勾勒出昆仑的整体形象,以昆仑为地理坐标基点,再根据《山海经》及其它古籍记录,就可以考查这些上古流传下来的几个主要的地理地质概念,如西北海、西海、大荒、泑泽,等等,会有更多的惊奇发现。

昆仑方位

许多人打算在地球上找到昆仑,有说是埃及金字塔的,有说是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峰的,有说是山西省晋城市析城山,有说是冈底斯山,有说是青藏高原的,甚至有说是云南石林的,等等。除了这些找到的塔与峰明显与山海经记载的是昆仑规模巨大,方位存在于中国西北,是黄河源头这些记载完全不匹配之外,也犯一个静态看待事物的错误,即他们以为昆仑从上古年代到现代是不变化,只静静地处在原地待人们去发现,而忽视了万物是运动的,成住坏空是万物循环之理,所谓沧海桑田就是如此。昆仑,就是不周山,上有天柱,按山海经记载的确是存在过,其规模也的确如书上所描绘,但经过上万年的时间到现在让人们找不到方位,在于现在它只是消失了。

这么一座连着天地的太上神山,在其崩折之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也就是地球地轴偏向的意思,足可见事件发生时的能量释放之大,也印证其规模之巨大,才能在崩折之时让地球都要轴偏向。大凡普通山体、大楼在地震之时崩塌,会产生石块碎片等残骸,若是老旧大楼通过炸药爆破,则会产生更细微的粉尘。昆仑崩塌天柱折断,是被共工这一大神用“头”触之后的结果,因此这一结果除了符合碎片化、粉尘化的一般物理过程与结果之外,也是一个人为(神为)事件。

就如航母要在大海中才能正常游弋,小池塘太小是不行的,对于昆仑这种方圆八百上千里高万仞的大山,也要更大的范围才能容纳的。昆仑在中国西北,但中国西北有平地形态的,又是巨大范围的区域,只有一个:塔里木盆地,盆地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沙漠。沙漠的沙子,其实是粉尘的另一种说法,住在北方的人们在经受沙尘暴的折磨之后更有感触。

有没有可能沙子就是昆仑天柱崩析后的残骸呢?这里就有一个沙漠疑云的问题。

沙漠,主要成因按现代科学说法是副热带高压导致控制区域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及形成沙漠,并写在地理科教书中,被认为是科学结论。至于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导致控制区域的石头化成沙子的,则没有可理解的物理过程描绘。而用风化来解释,一般人们看到的风化结果是如戈壁那样的碎石石片存在,能形成大规模细沙的,只是雨水冲刷山体或地表汇集粉尘再沉淀到河床或海岸而形成。塔里木盆地,怎么能存在这么巨量的沙子呢?

要理解这一问题,就要区分什么是现象,什么是理论。这里沙漠,在科教书上被认为是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导致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显然,沙漠存在、副热带高压存在,气候干燥,雨水稀少,这些都是现象,是客观事实。而认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及形成沙漠,其实是人为主观推论的结果,而非事实。为何不可以是沙漠存在,导致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并在其区域上空表达副热带高压呢?

对比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同40纬度左右的中国华北、美国中部、欧洲南部,同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何以看不到沙漠?有说理由是由于这些地方有季风吹入。但问题是季风为何吹不到沙漠地区?是季风太弱了吹不到呢,还是由于沙漠的存在让季风吹到了也造不成影响?现实的地理环境中,有很多沙漠就在海边的,无数的水汽从沙漠上空飘过却无法形成降雨,就在于是沙漠的存在的结果,更有沙漠本身就处在水里。因此用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沙漠成因,是一个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于是可以反过来理解,即沙漠存在,导致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植被不能覆盖,并在其区域上空表达为副热带高压。这里带来的问题就是沙漠基于什么原因存在?

可以先看一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般数据: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这个数据带来的疑问之一是平均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的沙漠,何以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按质量守恒定律,这数据说明一个事实:每年除了上方少量降水之外,其它地方汇集入沙漠的水占比重更多。这些水唯一的来源只能是周边高山雨水向低洼地汇集的结果。

这一结果又带来一个推论: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之前,每年这么巨量的水汇集的结果,必会带来塔里木盆地成为海洋。于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之前,塔里木盆地会一直是海洋,没有任何地质构造来说明塔里木盆地海洋向沙漠自然转变的可能,在于这每年汇集的水量在沙漠形成之前与之后,都是如此的巨量,根本不能用地壳上升、海洋干涸之类的地质活动来说明。如此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是自然形成的,那可以考虑另一种情况:非自然形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得出一个超乎人们意料之外又合乎记载的结论:

昆仑,也即不周山,曾坐落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昆仑崩塌化成粉尘所致。崩塌过程还填埋塔里木盆地曾有过的海洋,致其消失。这个消失的海洋,就是西北海。

不周山

考查《山海经》中昆仑的方位,可以发现,同一位置,存在另一座传说中的神山:不周山。这里略引一些关于不周山的传说与记录。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当今的)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列子·汤问》云: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战国)佚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战国)佚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易纬·通卦验》云:立冬,不周风至。《说文》十三云:西北曰不周风。

可以对比不周山与昆仑,两者整体形象几近一致:

不周山与昆仑,都处在西北方位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

不周山与昆仑,其上也有天柱,规模巨大,层级结构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天柱上连着天。
——《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淮南子》:“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悬圃。

不周山与昆仑,其结构都是方的
——不周,不是圆周,也是四方的意思。
——《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神异经》曰:员周如削。

不周山与昆仑,都有神兽守护
——《山海经·大荒西经》: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不周山与昆仑,都是神居住的地方
——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百神之所在。

不周山与昆仑,都黄河的源头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
——《尔雅》曰:河出昆仑虚。《淮南子·览冥训》曰: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绝者,昆仑之输也。

不周山与昆仑,都是太上名山。昆仑,也算记录颇丰,但这么一座大山就凭空消失,属于有头无尾的记载,而不周山又有明确记载“不周山崩、天柱折”的过程,只是叙载了了,属于有尾无头的记载,而两者的其它特征又是如此的接近,由此可断定:

昆仑之虚=不周山,昆仑,就是不周山+天柱+天的整体结构。简略:昆仑=不周山

《山海经》是不同时代的创作集合,对同一地方有不同称谓。昆仑之虚与不周山的关系,就如南京与金陵的关系。不周山崩,就是昆仑崩。天柱折,就是昆仑的天柱折。这是考证不周山与昆仑的重要发现之一。

后面章节中,昆仑与不周山这两个概念会混用,两者是一个意思。

昆仑掠影

由这些古籍记载可知,昆仑的众口一词的描绘有:以上诸多古籍文献,从不同角度共同描述了昆仑丘之“悬”、“圃”、“四门(九门)”、“增(层)城”、“木禾”、“九井”、“开明兽”、“五城十二楼”、“不周山”等地貌形态以及周边有“弱水环绕”,有“炎火之山”。这里作一个总结:

昆仑处在中国西北方位

《水经注》:“昆仑墟在西北。《楚辞·天问》:西北辟启。《海内十洲记》:“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山海经·海内东经》: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神州西北有昆仑)。

规模巨大,方圆以千里万里记,高度以万仞记,是大地中心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神异经》曰:围三千里。《海内十洲记》:“昆仑,方广万里。《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水经注》:“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四方结构,其侧面是平的,层叠结构

《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河图括地象》:“龙池之山,四方而高。《海内十洲记》:“昆仑,相去正等(底下边距相等,是正方形的意思)。《神异经》曰:员周如削。《楚辞·天问》曰: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水经注》: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河图括地象》曰:“昆仑之墟,有五城十二楼。

上有天柱,天柱之上有悬圃,悬圃可以让人登临,是帝生活的地方

《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海内十洲记》:号天柱。《淮南子》:“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悬圃。《楚辞·天问》曰:昆仑悬圃,其凥安在?《列子·周穆王》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先王所谓悬圃。

四面环渊,边上有炎火之山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山海经·大荒南经》: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淮南子·地形训》: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海内十洲记》:“昆仑……又有弱水周回绕匝。”《搜神记》曰:环以炎火山。

是黄河的源头

(战国)佚名《尔雅》曰:河出昆仑虚。《山海经·海内西经》: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河图括地象》曰:河水出焉。《西域记》曰:河出昆仑。

如此,就可以得出昆仑的整体形象:

昆仑处在中国西北方位;规模巨大,方圆以千里万里记,高度以万仞记,是大地中心;四方结构,其侧面是平的,层叠结构;上有天柱,天柱之上有悬圃,悬圃可以让人登临,是帝生活的地方;四面环渊,边上有炎火之山;是黄河的源头。

上古神山

神话中昆仑山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典著作,为中华最早的神山,传为大地的中心,为万山的源头,中华的祖庭,巍峨壮丽无比,这里引用众多古籍关于昆仑的描绘,让人们对昆仑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同时也作为后面论证昆仑结构的参考:

《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
(西周)《穆天子传》卷三:☐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隆之葬,以诏后世。
(西周)《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於瑶池之上。”

(战国)屈原《楚辞·天问》曰:“昆仑悬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战国)佚名《尔雅·释丘》谓:“三成为昆仑丘”。
(战国)佚名《尔雅》曰:河出昆仑虚。
(战国)佚名《山海经》:“周穆王至昆仑之丘,游轩辕之宫,眺锺山之岭,勒石西王母之山,纪迹玄圃之上。”
(战国)佚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
(战国)佚名《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昆仑南渊深三百仞。
(战国)佚名《山海经·海内东经》: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战国)佚名《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战国)佚名《山海经·大荒南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先王所谓悬圃。”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记:“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汉)佚名《龙鱼河图》曰:“昆仑山,天中柱也。”
(汉)东方朔《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上通璇玑(北斗星)……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相去正等,面方各五千里,上层是群龙所聚”、“洲上多凤麟。”
(汉)佚名《河图括地象》:“龙池之山,四方而高,中央有池,方七百里,群龙之居。多五花树(按五花草),群龙食之。去会稽四万五千里。”
(汉)佚名《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
(汉)佚名《河图括地象》曰:“昆仑之墟,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四维多玉。”“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北门开以内(纳)不周之风”。
(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论》:“昆仑……其上有醴泉、瑶池。”
(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汉)刘安《淮南子》:“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东晋)干宝《搜神记》曰:昆仑之山,是惟帝之下都,环以炎火山。
(北魏)《水经注》:“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唐)释氏《西域记》曰:牢兰海东伏流龙沙堆,在屯皇东南四百里阿步于,鲜卑山。东流至金城为大河。河出昆仑,昆仑即阿耨达山也。

巍巍昆仑·引子

神话中昆仑山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典著作,为中华最早的神山,相传为大地的中心,为万山的源头,中华的祖庭,巍峨壮丽无比,让古人与今人都神往不已,更有许多人孜孜不倦地在地球各个角落不断去考据、探寻、论证昆仑的位置,但却无功而返,或与记载不符,让人遗憾。

这里以《山海经》关于昆仑的描绘为准绳,结合其它经文古籍关于昆仑的记录,及现今地球地貌的实际分布形态,来考查上古神山昆仑的全貌。现今地理上的昆仑山,一般指昆仑山脉,由汉武帝赐名,位于西藏与新疆的交界,不是这里考查的目标。

一、上古神山
二、昆仑掠影
三、不周山
四、昆仑方位
五、昆仑形态
六、西北海与西海
七、大禹治水
八、沙漠
九、泑泽与岳崇之山
十、神的逍遥
十一、结束语

<<<<<<

B站某位UP主将本文作成视频,也是蛮有乐趣的,看评论更是好玩~<<<<<<

羽化登仙

抱朴子明确指出,只吃草药能延长寿命但只能留驻地面,且终归寿命有限。人一定要吃仙丹金液才能成仙,在于仙丹金液主体是由铅汞、金等重金属为主要成分,有更高的药效,这些重金属元素稳定存在于机体并时刻强烈振动,源源不断给人体细胞提供活性,于是人能长生并体健身轻,更可以羽化飞升。

羽化登仙,被认为是修仙人士经过长期修炼或服食仙丹后,如蝴蝶从蛹中出来再张开翅膀能飞升一样的意思。其实羽化除了这点比喻之外,也是实指的,是全身长毛或长羽毛的意思。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有一个被异虫咬后全身长白毛的偏将角色,就是这种异虫咬的时候在人体内留下振动能量过高的唾液,诱发人体毛囊细胞疯狂增生后的现象。又有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描绘的大神石敢当从泰山之顶的卵石中生出来后,也是满身羽毛。《抱朴子·内篇·金丹》也有一个秦二世宫女因避祸逃入深山食松针松实而全身长黑毛的例子。现实中也有全身长毛的小孩子报道,被认为是返祖现象。这些案例都看似荒诞不经,其实都有科学原理可以解析:核心思想仍是细胞活性过高。

象哺乳动物长有长毛,鸟类长有羽毛,蝶蛾类长磷翅,在于这些动物体内细胞的振动能量比人体要高,振动能量通过皮肤毛孔发散时,能刺激毛囊细胞分裂,从而导致毛羽的生长。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的振动能量也是分层次,一般是昆虫类>鸟类>哺乳类>人,从而表现为昆虫类一般有薄如蝉翼的双翅与硬外壳,鸟类有偏平的羽毛,兽类有细长的毛发,人类体毛大多极细除了头部,等等。更高的振动能量还能让动物头上长角,如牛羊的角,又如千年蛇、万年龟会长角,都是这股振动能量刺激头上局部区域的细胞增生所致。

其它如生活日常中喜欢吃野味吃腥臊之物的人,比如西方半兽人,体毛粗体味重,就在于体内振动能量强,刺激毛囊生发长毛,同时分泌的汗液也含有强振动复合物,表现为体味重,这是人体演化不完全的结果。当然日常生活中野味腥臊之物固然能提高人体细胞活性,表现为男人更有雄性气息,但女人却也失去温柔品性而显得粗旷,真谓天道一得一失。且这种野味与腥臊之物散发的是一种很混乱不均匀的振动能量,就如含大量杂质的汽油会让发动机提前报损一样,这种振动能量会带来人体细胞活性混乱,反而会增加细胞活力耗损并缩短寿命,因此不是长生的药方。

而象蛇、龟之类的也捕食腥臊之物,寿命却能很长,除了蛇龟体质在生命演化的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这种腥臊之物散发出的振动能量之外,还在于蛇龟常年躲在阴暗之处或冰冷水下,腥臊之物摄入体内之后,其振动能量会被阴暗潮湿之处的环境所平衡,于是能刺激细胞增生,又不会局部堆积过大导致机体功能混乱,于是能长生。本身蛇龟的鳞甲,也是这股振动能量刺激皮肤硬化后的结果,与羽毛、毛发、角是有一样的生成原理,只是表现形式与部位略有区别。

同样,仙人羽化,也是一样原理的,皮肤羽化是体内的重金属物质强烈振动能量导致毛囊细胞活性过高所导致的。羽化并不完全是字面表现的那样让人觉得仙气满满,而是取决于羽化后的形象,如白鹤那般全身白羽自然是仙影飘逸,而如大猩猩般则成为长毛怪物,不甚美观。而若这股振动能量相对弱一点平和一点,如音乐般悦耳而不是如噪音般烦神,则不会刺激毛发增生,但可以让人的头发乌青,皮肤还原成青年人一般,返老还童,从而有庄子描绘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仙人样子,让人神往。

因此说羽化并不是一个必然的仙人形象,取决于摄取的仙丹金液的成份、剂量、加工工艺等因素。

而羽化除了实指之外,还有如蝴蝶破茧之后飞升的意思,即仙人是真可以飞升,那种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的仙人形象,并非完全是人们的空想与幻想,也是有科学原理可以理解的。这涉及天仙之类的内涵解析,核心是与脑细胞活力、生物电、地球表面静电场有关,本家这里有一篇《龙,是怎么回事》里,讲到龙无翅能飞的原理,仙人的飞升原理是一致的,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行参照分析,由于这飞升原理过长涉及知识甚多,这里就略过。

下一小节:>>>>>>香风仙影

灵丹妙药

流传下来的凡人成仙故事,有许多说是吃仙丹金液而升天的。古代更有许多方士用朱砂、铅汞结合其它药材炼丹。据说最早的火药就是产生于炼丹房内。据记录吃了炼出来的丹药一命呜呼的方士道长大有人在,这被现代的科学教信徒笑为封建迷信。科学教信徒一般观点是铅汞是强烈的致癌之物,怎么可以用来吃呢?其实这是科学教信徒的无知了。

铅汞的确不能直接吃,不代表加工过的铅汞不能入胃,这就如生冷腥臊的食材也不能直接吃,不代表经过烹调蒸煮再配以油盐糖醋的食物不能入胃。其它如各类药材,刚采下来时,也可以是剧毒过辛过辣过寒过热,经过加工炮制,再以君臣佐使的配药方式,减轻其毒性药性,从而让人体能服用与治病。现代所谓的科学用检测到单一有害物质来说明整个药方有害,就如马克思批判的“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这种全盘否定全盘肯定的非黑即白风格,体现了某些科学教信徒单细胞大脑结构下的思维方式。

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抱朴子提供了一大堆的炼丹药方,并已流传千年,只是这些药方成份不详,剂量不知,操作手法含糊,药名古今难以一一对应,更没有基础性的理论作依据,因此无法直接实践检验与应用,有没有效用只待勇士能舍身探寻。这里只说炼丹原理。

炼丹,其实是炮制中药的一种特殊形式,并无不可理解之处。其材质指向铅汞等极具活性的物质。活性极高,就是振动能量极强烈的意思,在光谱上表达为远紫外谱线很多,远红外谱线很亮,现代人翻开一张汞原子谱线图可以直观理解。其方法就是通过炮制来减轻这些物质的活性——仍高于细胞活性,以使其能适应人体的接受范围。其目的就是炼就长生不老之药。这里用铅汞炼丹,来说明炼丹的一般原理与功效。

单一的铅汞物质,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被现代科学在实践中所认识。致癌,其实就是癌细胞由于某种外部因素而活性过高,导致无序增生的另一种说法,癌细胞的堆积体就是肿瘤。癌症的详细解析,可以参考本家的《癌症原理》一文。这种认识可以被用来实现长生的目的,在于长生的手段,也是提高细胞活性,在人的年岁大了之后,细胞若仍能保持增生复制,那人就不会衰老。致癌与细胞增生现象有相同原理,于是铅汞这类致癌物质与长生之药,也有很大的联系。

但铅汞之类的物质,本身振动能量强度过于活跃,其单质离子易聚集在人体局部器官,导致的人体局部区域的细胞活性过大而出现细胞增生不可控的场景,表现为癌症与肿瘤。通过炮制的方式,减轻其活性,并增加振动能量的柔和度,类似于声波从噪音态转变为音乐态,形成铅汞—其它元素复合物,被肠胃吸收后能均匀分布在全身各处而不聚集,让全身细胞在接受这些低活性物质的振动能量之后,即能增生,又不疯狂增生让身体承受不了;即能将重金属的振动频率写在基因里,又不让基因代码过于突兀让复制出来的新细胞如癌细胞一般面目丑陋,于是身体能对细胞增生的过程平稳可控,如此就实现长生。这其实也是人体细胞社会的共产主义大同形态。

那如何炮制呢?

剧毒之物若横流四方,则遗害无穷,而用容器约束,守入高墙仓库加以封存,并派专人看守,按规章手册取用,就可以控制毒物并造福苍生。哪怕如大杀器之核武,也可以如此被约束。炮制铅汞的思想,也是如此。铅汞元素原子很活跃,可以通过化学的方式结合成铅化合物或汞齐,就可以减轻或消除其毒性,如有的汞齐可以用作无害又坚硬的镶牙材料。化学方式,人们能理解的一般化学式有A+B=C+D,即A物质与B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与D物质,被认为是科学。其实炮制之类加工方式也存在化学反应,且是一个化学式的群集:

[A0+B0=C0+D0,A1+B1=C1+D1,A2+B2=C2+D2……An+Bn=Cn+Dn]

众多反应与综合效应,导致复杂的结果成份与复杂的药性。化学式A+B=C+D,也如叮叮当当这种简单的音符,而中成药的综合配方产生的化学式群集与药性,就如交响乐,锣鼓齐鸣,管瑟互和,更是热闹。如同婴儿简单脑子只能理解1+1=2,是理解不了微积分复杂式,被科学教洗成豆腐脑子的信徒们,也是理解不了中药中医之类复杂的结构式的。科学教信徒最大的问题就是抄着书本的死知识然后以为自己站在宇宙认知的最高端,就是不承认自己无知。

但这种中药中医的结构式过于复杂与精微,人们是无法一条一条区分,于是先贤们采取阴阳概念下寒热温凉等具象给效用与药性来归类,用现代科学说,就是药物振动能量的频率与波长这些概念下的物质作用强度的高低梯度来区分与应用的:

寒毒——寒性——凉性——中性——温性——热性——热毒

其中,中寒毒后的人体症状之一是皮肤发青,就如被冰冻了一般,人有畏寒症状,其实是细胞活性过低的表现,中热毒后的人体症状之一是皮肤发红,就如被火烤了一般,人有发烧发热症状,其实是细胞活性过高的表现。细胞受寒热毒素的强振动能量作用导致活性变化,源于强振动能量会导致蛋白质等分子形变、分解,导致细胞活性或变低或变高,进而导致人体机能失衡,表达为中毒。中性就是与人体振动强度、频率一致的能量形态。其它如温、凉、寒、热等药性,均是对细胞活性的作用结果而定性。这些药物的性状,通过炮制过程的不同药物与手法,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是药性相合显性图,来说明不同药性之间相合之后的性状表现:

寒毒 寒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热性 热毒
寒毒 寒毒 寒毒  寒毒  寒毒   寒性 凉性 中性
寒性 寒毒 寒性 寒性 寒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凉性 寒毒 寒性 凉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热性
中性  寒毒 寒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热性 热毒
温性 寒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温性 热性 热毒
热性 凉性 中性 温性 热性 热性 热性 热毒
热毒 中性 温性 热性 热毒  热毒 热毒 热毒

不同药性相合之后的性状表现,还与各种药性的剂量不同而体现出君臣佐使的关系,即处于主导、次要、微调等地位。最大药效的药为君药,一般用量也最大;用来相合这君药药性的为臣药,一般用量稍少于君药;微调这君臣药药性的为佐药,一般用量也最少;融合这君臣佐药为一体可以服用的为使药。在炼丹中,铅汞属于寒毒,按这个药性相合图可知,加入热毒、热性的药,经过猛火炮制,可以转变为凉性、中性或温性的复合物,从而让人体适应。

每一种药性都是有自身的梯度的,比如热性,又分为极热、大热、小热、微热,如寒性,又分为极寒、大寒、小寒、微寒。如此,用药之时,需要考查各种具体药物的药性的准确归类,而不是简单的寒热相合温凉平齐,且注意要尽可能在剂量上匹配以获得最高的药效。一般来说,同为阳性或阴性的药物中,一种药性中的极致,是另一种药性的中层水平,比如极寒之药性,与寒小毒相当,大寒药性,与寒微毒相当,极温药性,与小热相当,大温药性与微热相当,等等。这种相当并不是绝对等同或相同,而是指整体作用效果会接近,但时效、反应烈度则又体现出各自药性的特征,其它影响因素还有用量等等,需要综合考虑。如此,又有药性梯度四分图:

药性/梯度
寒毒 寒极毒 寒大毒 寒小毒 寒微毒
寒性 极寒 大寒 小寒 微寒
凉性 极凉 大凉 小凉 微凉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温性 极温 大温 小温 微温
热性 极热 大热 小热 微热
热毒 热极毒 热大毒 热小毒 热微毒

如丹砂,被誉为仙药上品,少量可以直接服用,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就在于寒毒性质的汞与热性的硫结合后,成为微寒之物,对人体的损害要小很多,而汞的振动能量又能提高细胞的的活跃性,于是有长生的效用。炼丹还有九转这种炮制手法,就是多次反复锻烧提高其振动能量的意思,如此能更加削弱丹砂的寒性,提高其振动能量,转化成为凉性、中性或温性的丹砂,于是有更高药效,被称为还丹。

《抱朴子·内篇·金丹》还有是用金、银代替铅汞炼药的,其原理也是一样:通过阴阳配对方式来有削弱这些重金属的寒毒之性,以复合态均匀分布在人体全身,让各细胞如被白炽灯泡照暖的小鸡一般,保持很高活性并不断复制,从而让整个人体处于长生状态。

其它还有通过服食桃胶、松脂、松叶、茯苓、芝麻、肉灵芝、玉粉等等草石之药求得长生的,也都是这类物质的振动能量高并可以让人体适应,从而保持细胞活性,就不再详细描绘。

炼丹士一般会推崇矿物质来求得长生之药,而不甚喜欢动植草药之类,在于矿物质内的重金属含量高,振动能量强,留在体内不易被排出,能长时保持药效,同时获取矿物质没有时间季节限制,找到后可以稳定开采。而动植物草药的强振动能量主要来源蛋白质分子或高碳化合物,这些蛋白质分子、高碳化合物容易被人体分解消失从而丧失药效,且获取时要算良辰吉日,每次采挖地点不固定。简单说就是矿物质是高能量持久性材质,动植物草药是低能量应急性材质,因此前者倍受欢迎。

当然,矿物质重金属由于活性过大,稍有不慎就会让人中毒,吃丹药归西的一般都是这种没控制好活性所致,而动植物药物,活性相对与人体接近,不容易中毒,又如矿物质埋于地下不易发现与挖掘,而动植物药物常长于地表,相对显眼易得,两者各有利弊。

炼丹还要求放在名山之中,远离喧嚣场所,在于减少炼丹过程的干扰。若放在闹市家中,鸡飞狗跳,小孩子无知乱碰,女主不开心乱搞,邻居投诉,都会导致炼丹受到干扰,严重的会导致炉覆药泼,前功尽弃。要知道药材在古时很不容易取得,且其中一些药材都是大费资财、时间、周折,一次破坏,可要浪费多年心血。除了人为干扰之外,闹市之地空气浑浊,水质不佳,地磁复杂,会在微观上对药性产生干扰,从而让药效打折或无效。因此搬到名山无人静处,是非常必要的。其它如炼丹之前要沐浴净身,斋戒百日等规矩,都是为了让心情放松宁静,减少干扰。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应是古代炼丹人的血泪经验总结,而非什么装神弄鬼之举。

福地洞天

传说中的仙人的居住藏身之处,范围很广,有三十三层天,有海外蓬莱、瀛洲、方丈等仙山,还有地上的福地洞天。天上太高,海外太远,这里专门说说凡人可以抵达的福地洞天。据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记录,中国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比如本家的老家虹桥白龙山,就是传说中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第三福地,从而产出如本家这般帅气并参透天地玄机生死要义的得道之人(姆哈哈哈,本家又开始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了)。

所谓福地福人居,福地洞天,也就是风光风景风水极好的名山大川,上仰来龙,下迫去脉,左临青龙,右掩白虎,前驭朱雀,后倚玄武,反正就是各种内涵的好。为何地上仙人喜欢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呢?在于这种地方有五大好处:

一是锻炼身体强身健骨,一是空气、水、食物质量上乘,一是野生灵药丰富,一是远离尘世喧嚣,一是山顶打坐有妙处。本家对此一一解释,可以发现这些优点都与提高细胞活性正相关。

1、锻炼身体强筋健骨

经常爬山能锻炼身体,是运动的常识,经常散步活动筋骨是好多老年人的日常。在于爬山与散步,都能够提高人体机能。特别是爬山,是极好的老少皆宜的锻炼身体强筋健骨的运动。“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虽是朴素的经验之谈,却是有科学依据的。本家几年前曾参加一群七老八十人的爬山队伍,气喘吁吁落在后面时被老人们教导“年轻人,平常办公室坐多了吧”。强筋健骨,就是提升筋骨细胞活性的另一种说法。

爬山除了提高腿脚的筋骨之外,也可以强化肺的呼吸与加快血液体液循环,人们的直观印象是肺活量大的人,自然寿命要长。在于吸入更多的氧气之后,身体会获得更多的振动能量,从而提高人体细胞的活性。而血液体液循环加快,有助于身体有害物质通过流汗排出体外,如此可以减少细胞活力耗损,也有助于长生。

爬山,锻炼身体之外,还能锻炼意志力。象走了很长的山路而人困马乏打退堂鼓时,面对前面似乎无尽的台阶,每咬紧牙关坚持向前走一步,都是对意志力的提高。意志力强,可以面对困难时能坚持下来。对身体而言,若被病魔折磨时,有更大机率扛过去。意志力强,根源在于脑细胞活力强,从而能提供更高的神经脉冲让身体去坚持。

2、空气、水、食物质量上乘

大山里森林旺盛,植被葱郁,空气质量要远好于大城市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吸入人体后,会带来人体细胞更高的活性,还可以摈除污染对人体细胞的额外耗损,这一增一减,就有助于长生。

同时,山中的山泉,那是天然的免费多元素矿泉水,喝入口中之后,也会带来人体细胞更高的活性。

再如山中食物,如笋、野蘑菇、野菜、松子等等,大多是处于野生状态,本身就有更高的细胞活性,吃入口中之后,也会带来人体细胞更高的活性。当然,大山里食物相对匮乏,教育医疗娱乐等资源稀少,是大多世人远离大山的原因。

在大山之中,天天爬山,可以说是最好的提高细胞活性的运动与生活方式。这也是同样年龄的山民,一般体质及寿命要比天天坐办公室及享受996福报的职员要好要长的原因。自然,这也是隐遁在大山里的仙人的日常。

3、野生灵药丰富

药食同源。许多野生药用植物及附生物,有助于提高细胞活性,改善体质,延长寿命早就被人类认识,如人参、黄精、桃胶、松脂等等。有报道说某百岁老人有天天生食一把枸杞的习惯,枸杞性热,也就是振动能量强度高的意思,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能提高细胞活性。

又有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1125—1210,寿数85岁,放在只有五十岁平均寿命的古代,是非常长寿之人。著有诗《菖蒲》:“古涧生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毕”。此诗写的是他在深山古涧寻找并服用菖蒲并得以延年益寿、驱病祛疾的故事。多多食用菖蒲可以长生防病,就在于菖蒲根含有芳香物质,摄入人体后,可以提高细胞活性。与菖蒲有相近功效的还有山奈,其根茎为芳香剂,有散寒、祛湿、温脾胃、辟恶气的作用,多多食用,也有助于长生。

大山之中,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大山里,这类野生药用植物除了丰富,品质还是上乘,如那种东北野山参,更是价格不菲,为世人追捧。除了这些人们熟知的药用植物之外,还有传说更玄乎更难得的灵芝仙草等等。隐遁在大山中的仙人,有更多机会发现与食用这些灵药,从而保持长生。

4、远离尘世喧嚣

天道一得一失。人们生活在一起,合群扎堆即带来很大的生活便利,也带来很多的人生烦恼,如夫妻吵架,械斗冲突,国家战争,人情往来,业务压力,排名攀比等等。这些烦恼,大多会导致精神紧张、失眠、焦虑、癫狂、暴躁等等情绪大波动。如此非正常状态,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人体机能受损,也即细胞活力下降,从而最终影响生命,极端的猝死的、上天台蹦极的也常有报道。

隐遁在山林之中,就是远离人群,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减少了恩怨情仇与利益冲突,从而让心身保持放松的状态,让细胞活性长时保持平稳,减少耗损,于是有助于长生。

当然,对大多数世人来说,宁可面对这些烦恼,也不愿意面对孤独,这也是大多数世人没有仙缘的原因之一。人生在痛苦与空虚之间来回摇摆,是大多数世人的一生写照。

5、山顶打坐有妙处

传说中的仙人常有在山顶云端打坐的记载。关于这一项认识,超出人们的知识之外。因此先普及一个新知识,即金字塔结构的功用:

地心无时无刻不在振动,导致地球内部空间,充满振动波传递,这就是地内能量。地震是最直观的地内能量释放的形态。地内振动能量向地表发散,如同人体热量向皮肤发散,会出现有的地方聚集多一些,有的地方分布少一些。在聚集多一点的地方,放一个金字塔结构形态的建筑,振动能量通过金字塔形的倒喇叭口结构,从底部向尖端汇集,当汇集的能量强度足够时,能被人类仪器检测,表现为能量异常。金字塔这种汇集能量的作用,其实与声音从广阔空间通过狭窄空间时,频率会变高原理一样,一个是声波汇集,一个是地心振动波。象耳朵,就是一个倒喇叭结构汇集声波的奇妙结构。

地心振动波,是低频形态的振动波。地震时天空有地震云,就是地心振动波挠动云层后的影像。低频振动波通过金字塔倒喇叭口结构形态汇集,在金字塔尖端处能量聚集,形成高频波,由于塔尖传递媒介不同受阻,而激发,向平面方向发散。许多金字塔形山峰有UFO云形态出现,就是这种激发作用在水汽后的直观影像。

而大山的一般结构,就是前后左右多条山棱向高处合为一顶点的形态,这也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山脉则是并排金字塔走势结构。于是大山,也有汇集地内振动能量的功效。在大山山顶,地内能量被汇集后从低频波变成高频波,再向四周发散,激发水汽凝结成雾气,这是山里云蒸雾绕的内在物质作用机制。就如微波炉能加热食物提高蛋白质、糖类等分子的活性表达为升温一样,人体细胞长期处于大山山顶这种高频波环境下,也会提高活性,从而有长生的效果。埃及谚语“人们怕时间,时间却怕金字塔”,就在于金字塔汇集地内振动能量而让置于其中的物体活性提高而衰减变慢,表达为时间变慢,大山的这种金字塔结构,也有相同的功效,这是修仙之人流连名山大川最重要的原因。

看官这下明白了为何“仙”是由人与山构成的吧!仙的小篆作“仚”,更是直指修仙人的日常就是坐立于山顶之上,就在于山顶是天地灵气聚集之所,要多多吸收才有大功效。

那选择怎样的山势才好呢?

那就是不要过于平缓,不要过于坚直冷峭的山势,或不要过于闷热的山区,还有不能是没有丰富植被的。如青藏高原,就是太高太冷了氧气还少,如东北、北欧之类的山地,就是太偏北冬天太冷让人畏缩,东南亚山地又日常太热让人乱神,没有丰富植被的戈壁没有生机,都不是静坐冥思的好去处。而中国南方山地地形,特别是北纬30度左右,就是这种不太高,又不太低的地势,且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雨水充沛,真是天灵地杰修仙隐遁的好去处。这也是中国才有那么多仙人传说的地理原因。

福地洞天,汇集修道修仙的人多了,建了更多的道观宫殿,从而声名远播,吸引更多的人来隐居修真,相互相承。象终南山,武当山,青城山等等名山胜迹,都是道家修仙圣地,仙人传说不断。

长生要诀

细胞活性,是现代西方科学概念,而东方古人则有另一个词汇来表达同一个意思,那就是精气神。细胞活性,是单就人体的基础单元——细胞的个体运动形态来考查的,而精气神,是就人体的气的整体形态来考查的。而人体是所有细胞的有机结合体,于是所有细胞活性叠加后的宏观效果,就是精气神。两者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也即:

精气神=∑(细胞活性)

这里考查几个古代仙人高人流传的长生要诀,可以发现其描绘的核心,就是保持精气神圆满、不泄漏。精气神的具体要义,在菩提祖师的《长生诀》译释中解说,就不再独立开篇。

1、《长生诀》

--菩提祖师,《西游记》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长生诀》虽然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小节,但道法自然,出现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真经。西游记作者能写出这篇《长生诀》,表明作者已经悟道了道,而敢将《长生诀》录于小说之中,则是欺大家都理解不了,因为大家都会当这个《长生诀》只是作者信口诬造而已。而其实呢,它是仙家至宝。

雪印堂主人译释: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译:揭开上天长生的秘密,让生命融圆贯通长生不死的真经至妙口诀,珍惜生命修炼长生之术没其它的学说。

释:长生的秘诀没有其它更多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菩提祖师传授的这一种。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译:总的说来,长生的方法,只是精、气、神三个方面,一定谨慎用心地将精、气、神存在体内,不要漏泄,不要过度消耗。

释:长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人体的精气、气息、神气不要泄漏耗损就可以了。生命是气在流转,人体是天地阴阳灵气集结后的显像。气集结于性器,为精气,气集结于心肺为气息,气集结于头脑,为神气。三个部位的气的振动表现为精力、中气、神情。精力源于性,好动不困就是精气足的人。中气源于呼吸,说话声音远播,就是气息足的人。神情起端于大脑,思维敏捷,聪明睿智,就是神气足的人。人体整体的气主要在这三个部位之间流转,某个部位气流转有偏差,人体就会表现出异常。精气神都足的人,则是一个有活力有精力中气足神彩奕奕容光焕发的人,反之就是一个衰老无力无精打彩几近病死之人。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译:不要漏泄,不要过度消耗,保存在体内就可以长生了。你接受我的真传勤加修炼,长生的结果自然会显现出来。

释:不要让精力漏泄,对男人来说,那就是不要找女人想女人,不要做大耗精力的事如通宵打电游,不要做过于紧张激烈的运动或强度过大的体力脑力劳动。那种猝死的人,就是精力一下子耗过大的人。

不要让气息衰弱,那就是加强呼吸,多做深吸气运动,增加人体的气息,多作一些不过激的运动。人体的气息源于呼吸,从空气中获取振动能量,传递给全身,这个传递过程不停止,再撇除坏的生活习惯,人就能长生。呼吸之法,可以练习太古沉息诀。

不可让神情摆停,那就是少思少虑少耗神,少看文章少码文字多睡觉休息。文人谋士通常短命,就在于思虑过多而耗神过度。

人之所以会死亡,就在于精气神耗损过度导致机体不能持续运作所致。疾病、劳累、思虑、频繁性生活等等,都会导致精气神耗损过度。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译:这长生口诀要牢记于心,很会有益处,多多念多多背诵也可以除去邪欲,平息身体的炽热感觉,让人体得到清凉般的效果。

释:意识受欲望控制,很容易疏忽去保持精气神的状态,因此这个口诀要多背背,以随时提醒不要有邪欲,以免精气神耗损。天下最难的事,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傀儡,这样才能不偏离生命的正途。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译:人体除去邪欲得到清凉的效果,就如月光一般皎洁无瑕,人体的丹田会凝结成一股明月般的圆融之气,即道家金丹。

释:人体有三丹田,一在头之上,一在胸之中,一在腹之下,是人体三个部位的气的流转的中心,也即旋涡的涡心。当人体保持精气神不漏泄,三个部位的气的旋涡就会强化很圆满,如一轮明月般,在道家这就是内丹中的金丹。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译:丹田中藏有生命不息的能源,如月中藏有玉兔与日中藏有金乌一样有了永不止歇的灵气,人体的气就如玄武的龟蛇一样盘结互绕,而生生不息。

释:丹田中的气融圆贯通后,就会生生不息,如月中的玉兔与日中的金乌一般有灵气有活力,于是整个人体的气息就如玄武的龟蛇相互缠绕往复流转,循环不已。玄武龟蛇的形象,就是DNA双螺旋结构。对于人体来说,只要细胞复制运动不停止,复制出的细胞数量大于死亡细胞的数量,人体就在不断生长如婴儿少年,复制出的细胞数量等于死亡细胞的数量,人体进入青壮年状态,复制出的细胞数量小于死亡细胞的数量,人体就进入中老年状态。细胞复制运动,受人体的气的形态控制:气的振动流转形态高而清,细胞运动就活跃,如春夏季节下的万物生长;气的振动流转形态低而浊,细胞运动就低迷,如秋冬季节下的万物休眠。如何让细胞保持一直复制与活跃状态,就是长生诀的核心方法。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译:人体的气如龟蛇一样盘结互绕,那么性命就会变得坚强不会死亡,就如在火里种金莲,也能开花不断。

释:人体的气息就如玄武的龟蛇相互缠绕往复流转,就实现长生的目标,在身体这个欲火之海里,生命也如莲花瓣瓣开展一般,长生不死。人体的生命,就如一堆木头,欲望是那燃烧的火焰。欲望越大,浊气堆集就越多,就如火焰越旺,同时木头消耗速度也越快,燃烧时间短,对于人体来说,生命即灿烂也短暂。反之,欲望越小,浊气堆集就越少,就如火焰轻柔,木头消耗速度变慢,燃烧时间变长,对于人体来说,生命即平稳也绵长。而增加气息的流入与精气神不漏泄,就如保持木头数量增加与消耗不减,那生命自然就长。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译:再配合以五种气的流动,反复颠倒来用,强化人体的气息互绕流转,聚清排浊,达到一定程度后,那就成佛成仙了。

释:五行,气流动后的五种状态与形势:我为中心,

气的急来之势为火行,如火一样猛烈而有热度,取像为火,
气的急去之势为金行,如金一样冷冽而有寒度,取像为金,
气的慢来之势为木行,如木一样润和而有温度,取像为木,
气的慢去之势为水行,如水一样柔顺而有凉度,取像为水,
气的平稳之势为土行,如土一样沉稳而能平和,取像为土。

天生万物,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物性,对应五行。对于人体有益的食物如枸杞,对应火,姜,对应金,猪肉,对应土,苹果,对应木等等。又如黄精、人参都有大补益之用,在于这些物性的五行流转能促进人体的气的流转,有助于长生之功效。

2、《必竟恁地歌》

——白玉蟾祖师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是我将有可受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偶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白玉蟾(1134~1229), 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白玉蟾祖师的《必竟恁地歌》,说的是白玉蟾自己,起初与科学教信徒一样,只信实验观察与验证,不信玄学与神仙之道,后来得翠虚真人指点,仍与豆腐脑子的科学教信徒一样,被真人的权威光环教授名位照耀后迷失自我盲信盲从,然后在半信半疑中兢兢业业地修真成就神仙大道,由此相信仙道不虚的故事。

此歌长而绕口,其核心却也只有一句“精神与气常保全”。保全的意思,说的也是保持精、神、气三方圆满、不泄漏。这里就不再继续译释,核心表述与《长生诀》一致。“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大无边”,精神气结为一块,就是精神气融圆之后的圆满状态,在道家里有个专用名词叫“金丹”,会在后面解析。

3、《少玄玄珠心镜》

——崔少玄

得之一元,匪受自天。太老之真,无上之仙。
光含影藏,形于自然。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淑美其真,体性刚柔。丹霄碧虚,上圣之俦。
百岁之后,空余坟丘。

崔少玄,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汾州刺史崔恭之女。18岁嫁卢倕,随夫之任闽中。后家于洛阳。自称为玉皇侍书玉华君谪转人世。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卒,传为升仙。

《少玄玄珠心镜》,是《太平广记·卷六十七·女仙十二》中记载的关于女仙崔少玄将上古长生之道传授其丈夫的口诀。同样,这《少玄玄珠心镜》的核心思想,仍是一致:“光含影藏,形于自然。真安匪求,神之久留”,(精)光与(气)影要含,要藏,神要久留,就是保持精气神不泄漏、圆满的意思,如此就能长生。

其它如《黄庭经·内景·仙人》的“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也是在指示仙人道士源于积精累气,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有了口诀要诀,还得有具体的实例才能让人深入学习领会。这里本家就举例流传下来的得道成仙之人的一般日常来说明口诀要诀是如何被应用在实践中的。

长生之道

万物以道为基,亦以道为径。想成仙就是要长生,想长生,就是要知道什么是长生之道。

人们有通过锻炼身体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状态,人们有通过人参、黄精等各种补药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有通过探寻房中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人们有通过练丹打坐辟谷来追求长生的。方法各异,目的唯一:长生。

一阴一阳以为道,生与死对立统一。死亡,即会带来莫明的陷入无限深渊的恐惧,也会带走曾经的一切辉煌。凭你是万贯富贾,还是帝王将相,都逃不过死神镰刀的收割,这着实让人沮丧。长生,可以远离死亡远离恐惧,是世人孜孜不倦追求长生的唯一源动力。流传最广的记录,是始皇帝派徐福乘大船到海外寻找仙山仙人以求长生不老之药的故事。

纵观世间人们的无数死亡,除了意外之外,大多是老了之后再病死的,而不是老了之后直接老死的。这是由于人老了之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经不过病魔折腾而挂掉。按现代生物学来说,活得长活得健康,就是人体机能运转正常,没有各类疑难杂症;而没病,就是人体的抵抗力强,不受外界激烈变化的干扰,表达为身体健康。

人体,其实就是各类细胞堆积后的有机结构形态。人体死亡,是某个组织结构出严重问题,导致整个人体机能运行摆停。人体组织结构,如大脑、肝脏、肠胃等等,也是各类特定细胞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白细胞等等有机群落。而组织结构出严重问题,就是细胞间的功能运转失调失和,如组织内的细胞坏死、形成肿瘤、失去相应功能等等。各种风寒邪气,伤痛劳累,都会导致细胞出问题及器官功能出问题。这种细胞出问题并导致后续器官功能出问题的实质,就是细胞失去活性及细胞间联系中断的意思。如此就可知长生之道:

长生之道,就是保持细胞活性高于正常水平、细胞间联系高于正常水平的方法。

大多人体细胞也会自然死亡,人体细胞在死亡与复制中保证人体结构形态。长生之道,用西方医学概念说,是人体保持细胞复制处于动态平衡而不衰减的另一种说法。人体细胞如婴儿不断复制,人就会不断成长,人体细胞如青年保持动态平衡,人就会生生不息,人体细胞如老年一样死多生少,人就会衰减到死亡。长生之道,就是让人体细胞复制与消亡长期保持至少如青年那般子的动态平衡。青年少年婴儿的细胞复制不断增长或保持动态平衡,不过是细胞的活性强,于是复制能力强。道家强调纯阳之体,说的意思之一就是细胞极具活性。

纯阳=高强度细胞活性

一个庙会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则庙会就会持续下去,甚是热闹,人们也流连忘返。而锣停鼓息,人们就会逐渐散去,庙会结束。这是庙会活动的成住坏空:因锣鼓的振动能量强弱导致的大动大静而有开始、进展、鼎盛、收尾、消失过程。

万物运行之道皆相通,人体,就是一个庙会。

人体细胞的活性越强,组织器官的功能就强,人体运转的时限就越长,在外表现为寿命越长。细胞活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体现在细胞振动形态的强弱,在外表现为消化力强,肺活量大,男的肌肉有劲,女的皮肤有弹性,中气远播,头发乌青,精力十足,久劳不倦,神采奕奕,还有就是长生长寿,等等。能量振动形态传递到周边空间,就是复杂波动。这是一个全新的细胞运行机制认识:

细胞活性=细胞振动能量强度

这一认识在西方科学理论里是没有的。细胞就如一个铜锣,能量振动形态就如敲锣打鼓后的声波声响。细胞活性越强,人体就越有活力,如锣鼓敲得越响,强烈振动能量在空气中传播,庙会就越热闹。细胞及其振动能量形态的全貌,还是一个太极八卦图的具象:细胞是一个太极;八卦,就是能量振动波;DNA双螺旋结构,就是太极阴阳鱼眼的互绕旋涡剖面图,等等。太极八卦图包含一切宇宙奥秘,细胞运动形态,只是这一奥秘的一般例子之一。

其实看婴儿、儿童、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婴儿、儿童、年轻人的细胞活性大于老年人,因此身体一直在发育,没有衰老迹象,而老年人的细胞活性衰退到很低,当这种衰退后的细胞活性的总量小于驱动人体各器官保持活力的最低阀值,人就表现为死亡。人的细胞活性强弱梯度分布,按年龄段排列是一个递减序列:

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老子的《道德经》中不断提及人要保持赤子的状态,就在于赤子(婴儿)其细胞活性最高,其坚持力生命力也最长最久。

细胞活性,按年龄增长,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就如银行户头里的钱,因存入而增加,因消费而减少。细胞活性,也可以由于某种因素而提高,也可以由某种因素而减少。最直观的例子如喝酒,人的细胞活性在短时间内会提高,表达为“酒壮怂人胆”、身体亢奋等等状态。当然酒并不是一种持久性的提高细胞活性的方式,在于大量饮用时副作用很大,会带来细胞活性大损耗。

其它相类似的场景很多,比如一个国家十亿人全是二十岁的年轻人,与全是七十岁的老年人,那么这个国家在两种状态的发展前景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可以更有活力,可以走得更远,也即寿命更长,而后者就是人人担忧的老龄社会的极端形态,根本没有多少活力也没有希望。

因此,人想长生长寿,保持细胞活性是最重要的举措。而下面所讲的长生之术,也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看官可以发现,无论是古人记叙的养生教程还是今人服用的保健食品,及流传下来的已经得道仙人的心法口诀,其核心要义,就是保持细胞活性。长生之术,都已在世口口相传或录于经典名籍之中,世人对这些长生之术的名词方法感到莫明其妙,就在于没有掌握“长生就是要提高细胞活性”这一核心思想。下面就用这一核心思想,来解析具体的长生之术。

仙与仙缘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楼梦》里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指出世俗的人们不愿修仙只愿沉沦在情世欲海的状态。其实呢,这也是凡人的无奈:我知道神仙好啊,可是我想修仙却不知道怎么去修啊,找你又找不到,找到了还被你嫌弃灵根太浅仙缘太薄什么的,那只有寻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这种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快活事。你一边指责我不修仙,一边又不教我修仙,这是哪样搞呢?横竖都你有理了?

“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这当然是魔鬼不对了。同样神仙在展示神人英姿之后,指责了凡人沉沦,却又不告诉凡人该怎么奋起,这也是神仙不好。其实呢,这也是仙人的无奈:本仙虽然也想开坛讲课,以布善道,造福苍生,可你们这些俗人太愚钝太浅薄了,不认真领会也罢,还扣以“妖道”、“妖人”的帽子,以赶尽杀绝为乐,拆我宫观毁我金身。就如这文章作者所鄙视的科学教信徒,听不得新的理论与宇宙大道,动辄扣以“民科”、“科妄”的帽子,加以讥讽举报为能,如此固步自封、顽愚不堪,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谁乐意教你们?本仙虽已证得金丹大道,但不是没有脾气的!等死吧,下辈子了,告辞!

凡人二诘,神仙三连,各说各有理。

神仙是道家一脉的高级形态的人,基于维护同类免受指责的本能反应,及道祖“不自生、外其身”的教诲,本家冒着泄露仙道天机会被上天五雷轰顶、天兵天将万里追捕归案封印小黑屋的危险,在此透露修仙的一般原理,以安抚那些有缘世人愤愤不平又渴求羽化登仙的诚心。这也是本家与这些世人之间的缘分。

要修仙,自然要先知道仙是什么。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详细路径的规划,明确的仙的内涵,有助于走上正确的成修仙之路。人们一般的关于仙人的印象,仙人是那种长生不死,鹤发童颜,会神通变化,点石成金,偶尔念咒画符,除妖降魔,能腾云驾雾,举霞飞升,日行千里,常隐于名山洞府,居于天上宫阙、海外仙山,逍遥自在的人形生命。《庄子·逍遥游》描绘的仙人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更是玄乎其幻,令人神往。中国传统道家经典关于仙人的分类 ,有鬼仙,地仙,人仙,神仙,天仙等;又有说分地仙,人仙,天仙等,这种考据翻书就行,这里就不详细例举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日行千里、穿云拨雾之类的神通,其实做个高铁、飞机也能达成,没什么特别稀罕的。念咒画符这种事,当代达人涂鸦、信徒诵经也相类似,且有没有功效,无法直观验证。点石成金,不如现代冶金手册更容易让人上手。这些关于神仙的印象中,最让人羡慕的,那必是长生不死了。仙人,最大的特征,就是长生。世人活过一百岁被捧为寿星让人赞慕,仙人活个八百岁就是彭祖让世人高山仰止,那种寿与天地毕的传说更是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之外。

因此,仙人,就是悟得长生之道,拥有长生之术,实现长生目的的人。这就是仙人的核心内涵:老而不死以为仙。其它神通变化、腾云驾雾之类的都是附带的。

本文章的目的是论述人如何修成仙,因此这里只讲人仙,不探究鬼仙、地仙、天仙之类概念背后的实质。

仙道飘飘·引子

仙,在传说中是被描绘为具有长生不死、羽化飞升本领的人。但仙是怎样一种具体的存在,则让世人迷惑,经常被恶劣的科学教信徒归于玄学、封建迷信并加以打压。而现实中又有太多流传下来的典籍宣传仙人的故事,说的头头是道,亦真亦幻,因此仙人事迹绝不是空穴来风。

从流传的众多神仙故事可知,简单说仙,就是长寿鸟人。世人对仙这种存在只能泰山仰止、隔岸赞慕却欲求不得。基于大道流转无碍原理,凡人与仙人之间必存在一条连通之道,也即凡人可以修炼成仙人这种状态,从而达到长生不死。

这里本家根据古代仙人的形象与传说,及普通人能理解的西方科学理论下的人体解剖学,给大家解惑仙人的奥秘与修仙之术。

一、仙与仙缘
二、长生之道
三、长生要诀
四、福地洞天
五、灵丹妙药
六、羽化登仙
七、香风仙影
八、九转金丹
九、天地灵气
十、神仙种子
后记

弧形岛链

翻开地球地形图,可以看到太平洋周边存在很多弧形岛链,如琉球群岛岛链、阿留申群岛岛链。这些弧形岛链,在板块理论里被认为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亚欧板块边缘隆起形成的”。板块理论从来没有就这种“俯冲、隆起”的动力源作一个合理解释,因此这种观点,只是人们根据板块理论与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硬凑出来的牵强解释。这里参照青藏高原的成因分析,也可附带分析这种弧形岛链的内在形成机制。

地壳是地幔熔浆高温与太空低温平衡后固态结构。地幔熔浆在不同地球时期,产生类似塔里木盆地火山口喷发后的熔岩溢流形态,凝固后出现如千层饼般的新旧地壳一层一层覆盖结构。新地壳覆盖在旧地壳上面,产生“板块俯冲”、“板块边缘隆起”这种本末倒置的认识。

在新地壳刚处于熔浆溢流状态时,熔浆是以水平面铺开形态向四周呈弧面扩散的,主要方向一般是从两极向赤道方向扩散。这一扩散过程,是熔浆前后推进的过程,也是熔浆逐渐冷却的过程。这前后推进与逐渐冷却共同作用下,会带来一个效果,即先前喷发出的熔浆处于溢流面的最边缘,由于暴露在空气中时间最长,于是温度相对最低并最先冷凝为固体,即硬度很高的花刚石。如此,先冷凝成固体的边缘熔浆,会对后面溢流过来的熔浆产生阻挡作用,如脸盆盆壁将水兜住一般,边缘处熔浆冷凝成固态,将后来推进的熔浆兜住,结果就是处于边缘偏向里面一点的半固态熔浆,在后面不断涌来的熔浆推进挤压作用下,向上隆起,并在隆起的过程中不断冷却,凝固后形成熔浆溢流结束时的最高峰。这些最高峰,其实就是熔浆之海的凝固岩波的波峰。

于是人们能观察到由这些边缘熔浆冷凝之后的高原地貌形态,就是一条弧形的凸起结构,边缘有最高峰依次矗立,犹如一条长链,高原中间区域相对平坦。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山地的武夷山脉都是如此形态,其它如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美洲的洛矶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也是如此。这才是“板块边缘隆起”的物质作用实质。

这种熔浆之海冷凝后的高原初始形态,一般是轻质玄武岩浮在上层,重质花刚岩作为基座处于中下层。随着地球水成分不断增多与新熔浆陆续覆盖,最先形成的高原变成低洼地并被水体逐渐填充,化为大海海床。海水侵蚀这些高原上层的固体物质,高原表层玄武岩最先也最易被侵蚀,高原中下层花刚岩最后也最难被侵蚀,高原中间低地被侵蚀时间最早,高原边缘高地被侵蚀时间最晚,结果就是整个高原逐渐被海水浸漫削薄,逐渐消失,最终只剩下边缘最坚固最难被侵蚀的以花刚岩为主体的如琉球群岛、阿留申群岛等弧形岛链。象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及周边小岛,加勒比海附近的西印度群岛,都是这种旧地壳表面的高原被海水侵蚀之后的过渡形态与残留痕迹。可以想象,地球再经过亿万年,海水若漫过并侵蚀南方山地、青藏高原后,后人会看到武夷岛链,喜玛拉雅岛链。

粒子加速实验

带电粒子在加速器中受电场力、磁场力作用加速,实验室的人们发现怎么提高能量加速粒子,都不能让粒子超越光速,于是相信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光速最大,不可超越”这一判定,从而“证明”了相对论。这也是认识不到电场、磁场本质之后的盲断与盲信。

人们还在实验中发现电场、磁场的传播速度是C,即光速,但不能探究其内在成因。而由“电场、磁场是以太旋涡的力场”这一定性可知,这种力场是通过以太传播的,于是其速度与光速一致,在于传播的媒介是一致。

这一粒子加速实验中,电场、磁场作用于粒子,仍是以太作用于粒子,是一种物质作用,而非玄乎的不可知其内涵的“场”在作用粒子。这里结合电场、磁场的光速传播发现及牛顿动量定律,用以太运动来考查粒子加速实验中带电粒子为何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因:

设加速实验中,某个准备被加速的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1,初速度为v1;加速器中电场、磁场的标的物,即携带动量的在平衡位置上振动的以太,质量是m0,初速度是C。这以太与粒子接触产生动量传递,表达为粒子受到加速。加速之后平衡位置上的以太与粒子有相同的速度V(x)。 其中v1< C; v1< V(x) 。

按动量守恒定律,有关系式:

m1·v1+m0·C=(m1+m0)·V(x)

可知:

V(x)=(m1·v1+m0·C)/(m1+m0)

<(m1·C+m0·C)/(m1+m0)

= C

这个不等式V(x)< C,是牛顿力学下的带电粒子不能超越光速的计算式,无关相对论的任何数学推导。而这数学不等式的物理意义,则在于加速器中的电场、磁场力作用时的动量传递, 当带电子粒子接近光速时,电场、磁场力作用时传递的动量趋向于0,即粒子不再被加速,而不是人们以为的一直在加速。其公式表达为:

⊿P = m0·(C-V(x))= m1·(V(x)-v1)= m1·⊿v

当V(x) →C, 同时v1 →C, 于是 ⊿P →0,结果⊿v → 0,即不被加速。

而这种由于粒子速度不断增加,导致电场、磁场力传递的动量附加到带电粒子趋向于0,结果粒子速度不能超越光速,被讹化成加速后粒子在速度接近光速时的质量趋向于无穷,及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大速度且不可超越,就是这种认识不到加速器中物质作用过程的错解。整个讹化过程是人们以为加速器的电场、磁场一直在给粒子增加恒定的动量、能量(其实这场景根本没有发生),但粒子的速度却几乎没有增加,然后根据质能公式推算粒子质量不断增大。

因此说这个实验,根本不能验证相对论是正确的。

日常生活经验中,人工手推小板车,小板车的最快速度绝不能超越人们的跑步极限速度,是完全一样的原理:小板车的速度接近人们的极限速度后,人对小板车的动量传递趋向于零。若说人的跑步极限速度是小板车的最高速度,显然就是错误的。若说小板车速度接近极限速度后,质量趋向无穷而导致不能超越极限速度,更是荒诞不稽。小板车要超越人的跑步极限速度,只能换其它加速方式,比如加一个燃油发动机。其它的相同原理的现象很多,如木船漂流速度不能超过水流速度,帆船航行速度不能超过海风速度,都是这种速度接近时,两物体之间的动量传递趋向于零之后的速度不能超越,而非其它方式下的速度不能超越。

同样,粒子超越光速,仍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人类以后也能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但实验构架绝不能依赖光速传播的电场、磁场作用这种方式。

标准模型之否定

西方科学界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实验室里发现的粒子及理论上想象出来的粒子作为基本粒子,标准模型应运而生。标准模型包含61种基本粒子,包含费米子及玻色子两大类——按经典物理理论描绘,费米子为拥有半奇数的自旋并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粒子;玻色子则拥有整数自旋而并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子被认为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玻色子被认为是负责传递各种作用力。同时还猜测存在一种负责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即所谓的引力子,但没有被包括在标准模型之中。

这个标准模型,是元素周期表思想在原子核领域的拓展。而经典原子核模型是错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只是人们想象的结果,因此这个标准模型也是被否定的。

在以太旋涡理论下,科学界所谓的61种基本粒子,分三大类:臆想类,旋涡类,振动波类。

臆想类:也就是客观不存在的,只存在于理论物理家的脑子里。经典物理理论下的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都是一个否定的概念,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传播子与夸克。

旋涡类:就是微观以太旋涡,顺逆以太旋涡表达为正反粒子。所有带电荷的在实验室确认观察到的,都是旋涡类,因旋涡的空间稳定性被判定为粒子,涡流力场表达为电荷。

振动波类:就是微观以太旋涡的振动能量传递,所有中性的在实验室确认观察到的,都是振动波类,因高频波的粒子性被误判为粒子,实质是以太纵波。中子、中微子都是以太纵波。

臆想类 夸克(36种)  胶子(8种) W及Z玻色子(3种) 希格斯粒子 光子 引力子(猜测)
旋涡类 电子 正电子 μ子 反μ子 τ子 反τ子
振动波类 电子中微子 反电子中微子 μ子中微子 反μ子中微子 τ子中微子 反τ子中微子

干涉延迟实验

干涉延迟实验,又称量子延迟实验或延迟选择实验。这个实验,本质上是双缝干涉实验的延伸,但是通过观察到奇特的实验现象并得到的匪夷所思的结论,却让科学界陷入更深的困惑。这个实验非常经典,因此作一番解构,来看看实验现象与结果是否如科学界以为的那样。这个实验的一般构架如下,引自百科知识:

“(1)利用半镀银的反射镜(反射50%的光线和透过50%的光线)来代替双缝,光子有50%的概率透过反射镜或者被反射,这个概率完全取决于量子随机;”
“(2)然后在两条路径上均放置一块全反射镜,再汇集到一起,进行光子检测;”
“(3)精确安排光子的波长和相位,还有路径的光程,使得透过和反射的光,在检测屏处进行干涉,从而使得光只在一个方向进行输出,比如只在右边屏幕进行输出;”
“以上准备并无特别之处,用波动光学就可以进行解释,实验过程也很容易实现。但是,当用光子枪发射单个光子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科学界根据光量子理论与这个延迟选择实验的现象,还给予经典力学的诠释与量子力学的解释如下:

“经典力学诠释:单个光子是独立的个体,经过半透镜时,要么被反射,要么透过,这是一个随机过程;对于单个光子来说,要么走了路径1,要么走了路径2;如果持续地发射“单个光子”,那么右边屏幕和下方屏幕均会出现一个光斑,这是半透镜把光子平均分成了两路的缘故。”
“量子力学的解释: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认为,单个光子经过半透镜时,量子随机必定造成光子在两条路径上进行叠加,然后在终点进行干涉,也就是说单个光子必定同时走了两条路径;如果持续地发射单个光子,最后也会在右边形成干涉图样,下方不会检测到光子。”

这个延迟实验,还得出比如“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这样的推论,或“宇宙本身由一个有意识的观测者创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匪夷所思的判断。

而通过以太理论下的光的正确定性是以太纵波,不存在光子、光量子,就可以简单解析这一实验构架及实验现象。

由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波(以太纵波),穿过半透镜,分成两条光路,再分别经过反射镜,形成一对相互垂直的光束,在屏幕上投影为各为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源于激光发射时被激光器内的镜片约束成狭窄一束所致,然后控制激光器形成光信号脉冲,这个信号脉冲,在量子力学中被讹化成“一个一个光子”,并显示为粒子性,而其实仍只是一小段很普通的媒介波,即以太纵波。

当在两条光路相交点放一块45度角的半透镜,这两条光路上的光波,都被半透镜因反射作用与折射作用,分成一束反射光与一束透射光。其中光路一的反射光与光路二的透射光重合,于是发生一个很普通的波的干涉现象,投影在屏幕上表达为干涉条纹;光路一的透射光与光路二的反射光重合,也发生干涉现象,投影在屏幕上就是干涉条纹。

而当用持续发射的光脉冲信号(被讹化成一个一个光子)来做实验时,两条光路借半透镜分离出的反射光脉冲与透射光脉冲,应半透镜位置的微调,导致反射透射后的两路光的光程不一样,会出现反射透镜后的两路光脉冲信号在相遇重合时,其相位会出现0度到180度的偏差,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一路光的反射脉冲信号与另一路光的透射脉冲信号相位刚好相差半个波长,即180度偏差,于是两路光脉冲信号相互抵消而消失,也就没有干涉条纹。
二、一路光的反射脉冲信号与另一条路光的透射脉冲信号相位刚好完全一致,即0度偏差,于是两路光脉冲信号相互完全重合叠加,表达为完全强化,于是出现光斑。
三、当相位处在0度到180度之间(不包含0度与180度),两路重合的反射光与透射光产生相互干涉作用,于是出现干涉条纹。

如此结果就是整个实验现象根据临时加入的半透镜的微调,应三种情况与两个屏幕投射,会出现六种组合现象:a、两屏幕同时出现干涉条纹;b、一屏幕有干涉条纹,另一屏幕什么都没有;c、一屏幕有干涉条纹,另一屏幕有光斑;d、两屏幕同时出现光斑;e、一屏幕有光斑,另一屏幕什么都没有;f、两屏幕什么都没有。而0度与180度的相位差在实验里是一个极细微的角度,很不容易调整到位,一般相位差都处于0度至180度之间的随机数,于是实验中能观察的最大量的现象是a,次之是b、c,再次之是d、e,f则极罕见。

这组合包含了一个屏幕有干涉条纹,而另一个屏幕没有干涉条纹的这一情况,是被关注的重点,即b组合,另一个被关注的重点是e组合。这一过程,其实是将普通双缝干涉后本应投射在同一个屏幕平面的明暗条纹,分两个屏幕投射,从而有不一样的感观。将光波因干涉及相位差而出现的条纹变有变无,与光斑或隐或显现象,当成光量子在随机选择光路,从而成就量子力学的基础,这是非常荒谬的。这就是量子延迟实验现象背后的具体实质,由此也可知,无论是经典力学还是量子力学对这一实验现象的诠释,都是不正确的,在于他们都用“光子”这一错误概念作为表述基础。

这就是量子延迟实验现象背后的具体实质。这个所谓的量子延迟实验,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媒介波的干涉实验。

由于科学界不能认清光是以太纵波的事实,用“光子”、“光量子”这种错误定性的概念来理解这一实验现象,从而有天马行空的光子延迟、选择光路等只能存在于意识中的想象场景,其实实验中根本没有这些场景。这实验构架的临时插入的半反射镜,起到的唯一作用是纠正其中一条光路使之重合,并产生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差,处在0度到180度之间,使原本垂直相交的两条光路上的光波能相互干扰或相互强化,仅此而已,然后重合后的两个光脉冲信号就产生常见的波的干涉作用。这个所谓的神乎其技的量子延迟实验,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媒介波的干涉实验。

当科学界再用“一个一个光子”这种夸大其词的不存在的概念去描绘这一干涉现象,得出的所谓“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或“宇宙本身由一个有意识的观测者创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之类的推断,都是天马行空般的臆想描绘。这个实验里,有且只有普通的波的干涉现象,这现象应两路光脉冲信号相互干扰与强化而出现干涉或不干涉的场景变化,再无其它不可理解的鬼魅般的场景,也根本没有所谓的“一个光子选择一条光路或选择另一条光路”或“量子随机选择”这种场景,什么都没有。

这个如白开水般的波的干涉现象,被描绘成匪夷所思的量子场景,让人难以理解,并带来无数人的困惑,浪费无数人的精力与社会资源,就是源于西方科学界抛弃以太,及没有在正确的时空观指导,是一个实验前提条件设定出错后的结论判定错误的经典例子。

20200910

癌症治疗方法参考

肿瘤组织所控制的人体局部区域,是一个更高振动能量形态的环境空间,犹如一个温室,就算在北方大冷的冬天,温室内的植物仍能复制细胞来保持生长状态。而要阻止温室内的植物在冬天生长,方式也很简单:给温室降温就可以了。同样根据这个温室降温方式,这里提供多种癌症治疗方式。

1、离开生活地。自从引入西方物质生活方式后,许多地方为追求物质经济,而被重金属或化工严重污染,这些重金属或化工分子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人体局部更高振动源,于是人体就容易得癌症。若这些地方周边有重金属污染源或化工污染源,又是高癌症发生地,尽量离开好。

2、改变生活习惯,保持乐观。许多人熬夜、喝酒、抽烟、大荤大油的习惯。熬夜会导致大脑紧张过度,大脑神经电脉冲太多作用于肌体某一个部位,就如电线连接电炉后加热电锅一样,会导致人体局部更高振动,于是人体就容易得癌症。保持乐观情绪,可以加快大脑的放松过程,减弱大脑神经电脉冲的强度,有助于防癌。

喝酒抽烟是通过酒精分子、烟火分子这种更高振动形态的分子来让人体出现局部更高振动源,于是人体也就容易得癌症。大荤即大鱼大肉,会导致人体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浓度长时间加大,带来细胞老是处在高振动状态,就容易导致细胞复制失序,容易得癌。而油在高温烧过后会强化振动强度或析解出更高振动的分子,进入人体后也会带来细胞经常处于高振动状态,就容易得癌。

摈除这些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有规律并充足休息睡眠,可以大大减少得癌概率。

3、摄取寒凉食物、药物以给肌体降低振动强度与排毒。寒凉食物很多,比如鱼腥草、艾草、绿豆、绿茶等等。寒凉药物也种类繁杂,比如小叶金钱草、车前草、苦瓜藤,甚至黄莲素、连花清瘟颗粒都是。这些寒凉食物与药物,摄入人体后会整体降低人体的振动水平,相当于给火堆冷泼水。另外国外有一种被掩盖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给肿瘤注射8%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的方式,来定点降温,也是可取方式,当然这种注射及护理方式得要遵照医生指点。

4、摄取某些强振动食物给肌体升温。强振动食物很多,比如葱、韭、姜、蒜等等。特别是蒜,被证明有很好的防癌功效,就在于蒜这种植物有很强的振动形态,当然西方生物学会说大蒜里含有大蒜素这种成分,至于大蒜素是如何产生防癌功效的,西方生物学则不明就里,这就是停留在表现观察的结果,其实就是大蒜素拥有很强的振动形态,可以破坏癌细胞的振动形态。

这里本家提供一个大蒜食谱以代供看官防癌治癌:两个生大蒜头,去皮剁末装碗,淋上香油,洒一点盐,就可和着饭菜开吃,隔一段时间吃一顿。这绝对是上下通气,各类病症包括癌症跑光光。当然大蒜生吃刺激性大,易伤胃,具体量应各人适应性为度,这里只做参考。另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是从大蒜头上掰一个小蒜瓣,抹成末,静置十五分钟,再饭前温水吞服,每天一次。其它如常吃醋大蒜,烧菜时加大蒜瓣,都是很好的防癌的饮食习惯。

5、加强身体运动锻炼。身体运动锻炼,可以强化心脏的振动波,从而通过心脏的振动波驱散局部更高振动的堆积,同时心脏更强跳动,可以排挤体内垃圾如重金属离子由体内向皮肤扩散,最终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如此就有助于防癌。这里作者能推荐的运动,一是游泳,一是爬山。游泳除了这里说的强化心脏的振动波之外,还可以通过让身体长时间泡在水里,借水的寒凉之气来平息身体的火燥之气,从而加速消除局部更高振动能量的堆积,极力推荐。

 

1111

植物的癌症

上面讲述的细胞复制与癌症成因,是包含所有形态的细胞。因此除了以人体为代表的动物躯体会得癌症,植物也会得癌症,只是人们给予另一个名称:虫瘿、树瘤、根瘤。五倍子是这种虫瘿的药用名称之一。

看虫瘿是怎么定义: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植物得虫瘿,是被小虫子分泌物不断刺激而增生而成,这虫子分泌物的作用植物肌体的过程,就是更强振动能量控制植物局部区域细胞无序复制的过程。

再看树瘤是怎么形成:“树瘤的成因有多种,一般可分为外力损伤型与细菌侵染型。外力损伤型顾名思义就是树木接受物理性损伤后,由于筛管的断裂造成局部营养过剩,而引发的无序性细胞分裂形成瘤状组织。外力损伤型有时也包括病虫害引起的损伤,如天牛的蛀食。而细菌侵染型由于细菌种类的多样性,我们一般将其统称为瘤细菌侵染。”外力损伤,是振动强烈破坏与影响的另一种说法。

又看根瘤是怎么形成的:“根瘤是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菌侵入的刺激,也迅速分裂和生长,而使根的局部体积膨大,形成瘤状突起。”侵入的刺激,仍是振动强烈破坏与影响的另一种说法。

这种“畸形瘤状物或突起”、“瘤状组织”、“瘤状突起”形象与人体肿瘤形象几近相似,人体肿瘤,是重金属、化工分子、焦躁情绪、烟酒等等一切高能量振动形态的“房子”。

大自然的物质作用形态是相通的。

由于植物的振动模式与动物是相反的,其旋涡运动形态与动物的旋涡运动形态相反,两个相反的旋涡相遇会中和消失,因此植物的肿瘤可以用来克制动物的肿瘤,五倍子作为抗癌药物已在实践中应用,更多方面认识则依赖人们进一步研究。

癌症转移机理

癌症转移机理:当细胞复制形成肿瘤后,肿瘤内的细胞都带有更高振动的基因编码,整体存在一个空间旋涡结构。

在肿瘤扩大后,肿瘤边缘的细胞在旋涡振动及心脏振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脱落现象,成为游离细胞进入体液与血管之中,通过体液与血液循环而运行到肌体其它部位,表现为癌细胞转移。

转移后的癌细胞含有比正常人体细胞更高振动形态的基因编码,在复制过程中再次形态高强振动能量形态的细胞组织,这就是新肿瘤。当太多的肿瘤导致人体其它组织器官运行受干扰,最终导致人体机能摆停,也就是死亡。

癌症成因

了解了细胞DNA活动的基础知识,再回到上面的环境-自身差额振动影响原理,若身体某个局部区域存在一个差额很大的突变振动能量时,就会对这个局部区域内的DNA复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种局部区域的突变振动形态,其实很多,比如皮肤让火灼伤,就是一种突变振动形态(火)对皮肤(细胞)的作用,毒药、激素、蛋白酶、噪音、放射性物质、细菌、真菌等等相对于人体细胞,都算是一种突变振动源。

而影响细胞基因突变的强振动能量,并不是如火、毒来的那么强烈,而是如生长激素一般强度与频率,如春夏一样的温暖火热,那就会导致肌体内的细胞核DNA双链间的分子距离扩大分离,并最终导致DNA复制状态的出现,这就是癌症生成原理。这就是以全新的角度来阐述细胞分裂,DNA复制等等内在机理下的癌症原理的解析,这些表述可总结为一句话,非常简单:

就是人体局部区域的细胞在更高振动环境下的无序复制与突变。

由这个原理反过来可知众多不同物质的共同致癌过程。比如以镉为代表的重金属,比如油漆类的化工原料分子,比如油炸食物,比如吸烟,比如焦虑等等,这些物质及生活习性的共同特性,都是高能量物质作用形态,从而在人体局部区域形成比心脏更为强烈的振动源,导致细胞复制被振动源的能量所控制,脱离心脏振动波的影响,从而形成囊状的肿瘤。

人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形态怪异,面貌丑陋,触突四布,很是不明就里。其实就是细胞核被环境空间的高能复杂振动所控制,写频编码到基因上,导致基因复制后的细胞核及衍生物如蛋白酶之类的结构也发散出一样复杂高强的振动形态。

看得到的是癌细胞的物质结构形态,看不到的是癌细胞的振动形态。

这种基因编码行为是基因为因环境变异作出的应激过程。也就是说虽然人类对癌细胞深恶痛绝,但癌细胞的诞生,不过是正常细胞基因为适应环境而作出的努力及改变而已,而这个环境不是大自然的整体气候、温度、辐射等因素的变化,而是人体局部区域细胞所处的环境振动偏离正常身体振动过大。

癌细胞,其实就是被环境压迫过大而形变后的正常细胞的后代。

紫外线是高能量振动波,照射多了,皮肤细胞容易癌变,在于这个紫外线是高能量振动波,作用于细胞后会导致DNA与蛋白质发生凝固与变异,这很直观。而体内的正常体细胞,也是被高能量振动波“照射”多了,才会癌变。只是体内的高能量振动波不直观,而是以重金属原子如隔、化工分子如甲醛、烟酒分子等等高能量物质的形式存在。这些高能量的原子分子,如点亮的一个个超微观紫外线灯,辐射并加热人体空间的局部区域,导致这个区域内的细胞如冬天温室里的植物一般生长而快速复制与变异,从而产生癌变并扩大为肿瘤。

癌症道理说穿了很简单,但要认识到这个道理很难。

通过癌细胞的诞生过程也可知,细胞总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的改变,就算未来处于核辐射、生化污染环境,人类总是能存活下来,不过会变成另一种如生化危机电影里展示的怪物,就人类的审美观来说是难看的,但人类的长相对牛、马来说岂非也是难看?

再看社会上许多得癌症的患者的状况,甚让人同情,有的人是受社会大环境过度开发而出现的重金属、化工污染所致,有的人是自己过于放纵或吸烟或酗酒或迷于通宵电游所致,或为了完成工作长时间处于焦虑之中而得病。这些癌症患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承受这些异常环境,都代表人体细胞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当癌细胞复制后形成肿瘤组织。这个肿瘤组织也存在空间振动形态与旋涡运动结构。若这个旋涡运动结构不被外界所破坏,表现为肿瘤组织一直的生长,反之若受药物的振动作用或缺少营养物质,肿瘤组织的旋涡运动结构就会被破坏,表现为消失。

垃圾DNA的实质

DNA中有专门一种形态被归类为垃圾DNA,即用来表示基因组中95%—98%的不编译任何蛋白质或酶的DNA。这一表示得到很多生物学家的赞同,本家在此表示“呵呵呵”。

由于环境空间的振动形态是稳定态占多数,于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长链的排序形态就是简单形态占多,比如连续的AAAAAAAAAAAAAAA、GGGGGGGGGGG等等。这些简单排序形态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长链通过电荷吸附与子系DNA连接后,就形成所谓的垃圾DNA。

垃圾DNA,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垃圾DNA”的用途,假设DNA链构成的基因是一本日常生活中的用到便签本,那已记录信息的页码就是有用的,但人们不会将空白的页码当成“垃圾”,又假设DNA链构成的基因是一张电脑磁盘,那已记录信息的磁道就是有用的,但人们同样不会将空白的磁道当成“垃圾”,在于这些空白的页码、磁道,是为记录更新的信息所预留的信息空间!

DNA上无数“垃圾”基因,就是这么一个用来准备记录振动信息的空间之用。否则一条已记录环境振动变化的DNA链基因,就再也无法写录更新的变化信息,除非将原有的信息冲销掉,而若冲销已有记录信息,显然这会导致已有遗传信息丢失,会导致构建后的生命形态有残缺,要知道大多遗传信息代表千万年来生命演化与适应自然的能力,丢失了可不是好事。

而垃圾DNA的存在,在母本DNA复制成子系DNA过程中,表达为有更多的空间来接纳新的自然环境变化信息。就如更大的磁盘空白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影片一般。同时,已带遗传信息的基因片断,由于受垃圾DNA的环绕与包裹,会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持基因的稳定性。

可以说,垃圾DNA片断越多数量越大,代表生物适应环境突变的能力越大~,代表生命未来的生存概率越高!!

垃圾DNA概念,是西方物质社会的利益至上原则对DNA性质的侵染,是极其无知、目光短浅的体现,另一个无知而狭隘的概念是“垃圾人口”。他们根本不懂得“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类道德经中高深的道理。

大自然从不产生垃圾,只有人类根据利益的有无来判定“垃圾”。得出“垃圾DNA”、“垃圾人口”概念的那些大脑,才真的要归类于垃圾!!!

基因遗传原理

细胞的振动,其核心就是细胞核中DNA链的振动,会影响周边空间环境的振动,并产生复制DNA、制造蛋白质乃至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生命运动。而环境空间的复杂振动,反过来会影响细胞的DNA序列组合。环境空间复杂振动对DNA序列组合的影响,包括切断DNA链、改变原有序列组合与增加DNA片断。

过强的辐射可以导致DNA链从中间某个部位断开,这就是切断DNA链,这个过程犹如子弹击断长绳一般直观,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里主要讲改变原有序列组合与增加DNA片断的过程。先讲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的形成机理,也即DNA长链的前身形成过程。人们好奇于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如何形成如此之长链的根源,其实很简单。

当一个振动源存在于环境空间,会在环境空间形成一个粒子旋涡,处于这个旋涡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就会如行星环绕太阳一般,环绕在旋涡中心的周边,这其实就是离心机溶液析出重物质的一般作用。

众多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一边环绕旋涡中心作漂流运动,而临近的分子间又一边相互吸引,于是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长链。细胞膜形成的形态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线,一个是面的区别。

期间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长链的组合排序,是由振动与旋涡的形态来决定的。比如振动强度高一些,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长链就紧密一些,又如振动形态复杂一些,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的排列也就复杂一些,等等。

这就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的形成过程。

在生命体生长过程中,若环境振动强度提高,DNA双链解开,形成两条DNA单链,单链又开始吸引周边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而复制出DNA链,这是上面小节提到的DNA复制过程。

若在吸引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的过程中,环境振动强度出现突变状态,比如温度骤升或出现一个高强辐射,就会表现为高强度的峰值振动,这个峰值振动如夏天海面出现台风一般,会形成空间旋涡,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环绕在这个旋涡周边并又相互吸引形成分子链,而母本DNA单链正在复制出的子系DNA也被牵引到这个旋涡的涡流上,于是这个分子链就能与子系DNA单链衔接,表现为这个环绕旋涡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融入到子系DNA链中,构成新的DNA序列,成为基因的一部分。

打个比方来说明:比如,

有母本DNA单链片断是…… A G T C  A T C A  C A A AA  C T T T C  A A A C……

正常子系DNA复制结果…… T C A G  T A G T  G T T T T  GA A A G  T T T G……

这时子系DNA正复制成……T C A G  T A G T  G T T T T

而旋涡流上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如AATT  AAGG受涡流牵引,与子系DNA相吸,于是

这样子系DNA就会形成…..T C A G   T A G T  G T T T T  A A T T   A A G G……

这就是基因遗传受环境振动的变异过程。

细胞分裂原理

而氨基酸单链由于本身分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单链扭曲形态,就形成团状的蛋白质分子。

当DNA双链分离后形成DNA单链,DNA单链又通过振动与空间旋涡吸附作用,各自复制出DNA单链并重新构建出DNA双链后,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浓度降低,细胞空间的振动强度减弱,于是新的DNA双链因振动减弱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收缩扭曲成DN双链团,结果是一个细胞里就有两个DNA双链团,这两个DNA双链团,有着相同的基因序列,也就有着相同的振动形态与空间旋涡形态,带来的相互作用之一就是两旋涡之间相互排斥,导致两个DNA双链团相互距离越来越远。

两个DNA团相互分离期间,其空间旋涡也各自吸引周边的蛋白质与其它营养元素围绕其周围,这些蛋白质与营养元素之间再次相互电荷吸引,就构成细胞核膜,而外围的细胞膜在这期间持续被拉伸,也吸引营养元素分子构成新的膜,直到一个力的平衡位置,细胞膜在中间处产生闭合,最终形成两个一模一样的细胞。

这就是一个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西方生物学由于认识不到细胞空间振动波的存在,于是就认识不到空间旋涡的存在,结果对细胞内的各营养元素分子如何有序组合成对应的蛋白质、新的DNA等等现象的内在作用机制无能为力。

DNA复制原理

人们喜欢吊书袋,引经据典,问题是经与典本身就有人们没有发现的问题,那再多的引用,不过是让谬论传播越广而已。说基因控制细胞复制,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但基因是如何控制细胞复制并产生复杂的人体器官与美妙的人体形态,则一筹莫展,皆在于认识不到生命体空间振动波的存在。

听到美妙的音乐,你就很欣然地靠近聆听,听到尖刺的噪音,你就赶紧逃离,这只是空气振动波对人类行为的一般作用现象。想象一下整个人体空间浸染在振动波的海洋里,那不同频率的振动波也会对细胞行为产生作用。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加强的结果,升温,会导致分子热运动加强,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距离会扩大一点点,分子会鼓胀一点点,这很容易直观理解。热运动的可感知形态就红外线,可认知形态就是包括红外线之内的所有时空层次的振动波。

当人们看到细胞分裂时的DNA状态,其实是DNA悬浮在细胞液的振动波海洋里,想象自己置身于喧嚣的菜市场,周边全是噪音的样子,DNA周边也全是各类分子的噪音。

看到得的是电子显微镜下DNA丝状的长链,看不到的是这条长链的空间振动形态。

当一个细胞所处的空间环境振动强度提高--温度升高是其表现之一,会带来一个结果,细胞中心的细胞核,其包含的DNA双链上的碱基对分子之间,会相互分离一点点,直到分离到某个距离后,形成DNA单链。这里的振动强度提高不仅仅是指锅底烧火或太阳普照下的温度升高,还包括其它分子原子如蛋白酶分子、激素的振动波对DNA双链的振动能量作用。

人们发现某种解旋酶能解开DNA双链,就是酶的振动对DNA的作用。生物学家用拉链的形态来模拟解旋酶解开DNA双链的形态,这只是人类想象的结果,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实验观察到蛋白酶如拉链环一般扣在DNA双链上,根据分子振动形态可知,只需解旋酶靠近DNA链,振动作用就通过空间传递到DNA链上并产生作用,就如红外辐射照在人皮肤上,皮肤细胞立马提升热运动形态。

细胞空间,包含水、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微量元素离子等等分子形态。DNA单链游离在这些众多分子之中。由于DNA单链的振动,会在单链附近空间形成旋涡结构,带来的结果就是吸引相反电荷的营养元素如配对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这些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如重物质汇集在离心机溶液中心一样,汇集在DNA单链周边,表现为吸附在DNA单链上,并且吸附后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临近分子之间也因电荷相互吸引,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这就是DNA复制出DNA与RNA的简略过程。

而分离的DNA单链到底是复制出DNA还是RNA,这由细胞空间的振动强度分布形态来决定,而细胞空间的振动强度分布形态,由各营养分子的浓度比例及环境温度来决定的,最终的影响,是由环境振动与自身振动的一个对比状态来决定的。比如环境振动是5个能量单元,而自身振动是8个能量单元,那影响效果就是其差额5-8=-3个能量单元,表现为自身振动对环境振动的作用;而在环境振动是5个能量单元,而自身振动是2个能量单元时,那影响效果就是其差额5-2=3个能量单元,表现为环境振动对自身振动的作用。差额越大,表现为影响越大,相对于力学中的加速度越大。这就是环境-自身差额振动影响原理。

一般来说,分子越大,振动频率就越低,反这分子越小,振动频率就越高。比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比氨基酸分子要略大,于是当脱氧核糖核苷酸浓度高而氨基酸浓度低的时候,就复制出DNA,当脱氧核糖核苷酸浓度低而氨基酸浓度高一些,就复制出RNA,RNA进而复制出蛋白质、酶。

RNA有比DNA更高强度的振动形态,当RNA处在更高强度振动的环境中,比如浓度更高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细胞液中,就能自我复制,这也是病毒以RNA而不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原因。

生命空间振动结构

生命由组织器官构成,组织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由于原子振动无处不在,于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都存在空间振动结构。

分子振动,包含各离子态的小分子如HO-,SO4-,CO3-等等的振动形态,也包含氨基酸分子,蛋白质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DNA)等等的振动形态。

分子越小,振动频率越高,表现为单位空间内的强度越大,比如细胞中分子的振动强度可作一个排列:氨基酸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蛋白质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链

细胞空间,就是一个分子振动波的海洋

细胞空间振动结构

细胞空间振动,还包括细胞核的振动,线粒体的振动、细胞膜等等的振动形态。同样,细胞越小,振动强度也越高,比如最高振动形态的是病毒体,其次是单细菌细胞体,然后是真菌体。

身体空间振动结构

身体空间振动,包括各组织器官如心、肝、肺、脑、性器的等等振动形态,也包括骨髓的振动、胃蠕动、喉咙发声等等振动形态。最直观的就是心脏振动波与声带振动波,其余组织器官也存在振动波,只是不直观。人体发热、躁动都是这种振动波的体现。

如此上至身体空间,中至细胞空间,下至分子原子空间,各种各样的不同频率的振动波在人体内来回传递反射折射,并

振动旋涡形态

波的振动,其实是以粒子相互碰撞来传递能量的物质作用形态。由于粒子相互碰撞并不是一直处在一条直线上,前后粒子之间每次传递会偏向一点点,偏向积累结果就会形成向内收敛的振动传递过程,这就是涡形振动。这个涡形振动驱动线程上的粒子运动,就产生旋涡运动。

而这个涡形振动形态,有一个专用名称,那就是场涡,场涡概念应用极广,这里知道一下就好。

整个涡形振动传递,也即场涡传递,是发生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里,于是振动向前传递时,不断地分化出涡形振动,整体上构成分形振动传递。

于是以上各种尺度空间振动的同时,都会有一个以振动源为中心的粒子旋涡结构,这就是太极八卦图形象。

旋涡运动,由收敛传递的振动波带动粒子后形成,有着旋涡的通性:将各类重物质向中心汇集,这就是离心机原理。

以细胞核为例,当细胞核振动向四周空间不断发散后,就会形成以细胞核为核心的一个粒子旋涡。

其它原子、分子、细胞、蛋白质、线粒体等等,都会在其周边形成一个旋涡结构,后面就不再举例图示。这也一个宇宙星系模型,生命结构与宇宙结构是相互映衬的。

细胞运动的这种认识是西方生命科学理论里没有的。 

原子振动空间结构

自从大多现代人被所谓的西方科学知识洗脑后,以实验观察与数据图表为荣耀,以崇拜科学教为时尚,以挥舞科学神棍打死一切理解不了的概念为手段,于是再也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在于,西方实验观察只能停留在光与影的表象,那不发光不留影的物质形态怎么办?不与仪器发生信号作用的存在怎么办?一种物质现象时空尺度、作用强度超越人类能力的极限导致不能实验构建怎么办?建立数据图表的前提条件不完备怎么办?数据图表的内在逻辑联系有问题怎么办?等等。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人们习以为常的基础理论物理概念的更多实质,略微增加一些原子分子的描绘,以作为本答案的分析起点,这些描绘是认识癌症的基础。

原子结构,由中子质子通过强相互作用联结在一起并构成原子核,由电子通过电荷与原子核相互吸引并环绕原子核构成原子整体,西方物理理论如是说。人们欢呼科学的伟大可以探究与描绘如此细微的粒子,却忽略了更多的问题:电荷是怎么回事?电荷正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电子、质子的内在结构是怎么回事?中子稳定存在于原子核表现出的长寿命,与中子发射后快速衰变的短寿命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强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怎么回事?等等。

这里略举一个电荷实质的问题解决,以西方科学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电荷及正负成因的。

提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在这里解决的,而是让看官明白,基础物理有太多缺陷与疑问,导致人们深信不疑的这些所谓科学知识,有可能完全归于谬论,其实也是大部分是谬论。有一大堆科学教信徒们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些谬论的问题所在之处,反而对提出异议的人们不断打击嘲讽,强力维系这些西方科学宗教信条,他们是无可药救的一类。中央通过CCAV天天宣传创新,真是对牛弹琴。

只有宽阔的心胸与睿智的大脑才能与宇宙共鸣,并可一窥宇宙的真正奥秘。这里给看官们增加一些原子及更高层次的粒子的空间结构形态的认识。

原子空间振动结构

原子,不仅仅存在中子、质子、电子、电荷这些人们熟知的概念存在,还有一种:振动波。由于电子环绕原子核,其空间运动形态复杂,导致电子、质子电荷作用于外界时空后,就有了振动波。

振动定义:就是复杂波动。

这里用蜜蜂的整体形态来模拟一下原子空间形态:蜜蜂空间,不仅仅是蜜蜂一个昆虫躯体,而是同时有“嗡嗡嗡”的空气振动波分布身体周边。

蜜蜂空间的振动波很直观明了,而原子空间的电磁振动波,则超出人类检验的极限,而唯有逻辑推理可以认识这种振动现象。以此类推,可知分子空间、细胞空间、人体空间皆是如此振动形态。

癌症原理·引子

癌症,困扰着人类,它是一个人体运动整体稳定条件下的失衡结果,打算从如基因、饮食、环境等等单个方面来解析癌症成因,是西方科学这种化整为零的研究手段的结果,东挖一坑西挖一坑,是挖不到真理的。

癌症成因很简单,若看官们知道基因控制人体的内在机理,那么癌症成因本家三两句话就能说完,但由于人们大脑被西方科学太多的错论歪理所污染而生锈发霉,于是无法理解癌症发生的简单内在机制,这里本家只好从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开始普及。

太极八卦图镇楼,道尽宇宙一切奥秘。

太极八卦图,就是宇宙模型:太极,代表旋涡;八卦,代表振动波;黑白子,代表旋涡中心的粒子、星球。上及星系之广,下涉电子之幽,中接生命之微,皆如此构建形态,极深奥也非常简单。当然,宇宙物质及生命运作机理的原理认识,只是太极八卦图很小的一个应用范例。

自从易经卓然独立于人类文明之源头,而后伴随太极八卦图现世,华夏一族就有着比西方人更高更深邃的宇宙认识。只是后代子孙不肖,将易经、太极八卦图当成玄学、封建迷信,至今不敢在台面上大谈特谈,真是捧着金饭碗讨西方科学的烂菜。

一、原子振动空间结构
二、振动旋涡形态
三、DNA复制原理
四、细胞分裂原理
五、基因遗传原理
六、垃圾DNA的实质
七、癌症成因
八、癌症转移机理
九、植物的癌症
十、癌症治疗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