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源分类

统计西方科学界在实验中关于微观领域的物理成果可知,所有发现都是粒子,如夸克、π介子、W玻色子等奇怪名称的粒子。而按波有波长与频率的物理属性可知,波的波长可以无限短,频率可以无限高,这是符合经验感官推理的,但如这种波长远小于质子、电子的波竟然没有一个发现案例!这肯定有原因的。

通过上面中子特例分析,可以推广到其它所有微观中性粒子的描绘,都是一样机理:微观中性粒子都是波,如X射线、中微子、中子等等。再参照上面关于电荷是微观以太旋涡的力场梯度分布的定性,于是就可以将微观粒子归两类,即:

所有带电荷的正负微观粒子都是微观以太旋涡
所有不带电荷的中性微观粒子都是微观以太旋涡的振动波

所有时空尺度的旋涡形态都会发生波传递,在微观原子及原子以下时空尺度,若问各种光波及波源的区别,可以粗分一下作为参考,这种分类也与西方科学界的波源分类不同:

中微子:电子核振动发光
中子:原子核振动发光
X射线:电子以太旋涡振动发光
紫外线:重原子以太旋涡振动发光
可见光:轻原子、分子以太旋涡振动发光
红外线:分子、集群原子表面振动发光
无线电波:线圈大尺度以太旋涡振动发光(电磁波原理下面会讲到)

于是可以确定,西方科学界之所以没有发现一个波长远小于质子、电子的波案例的原因,在于将这种微观超短波当成粒子存在,这都是将存在粒子性当成粒子的的错误逻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