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也即不周山,曾坐落在塔里木盆地曾托存的广阔水域,即西北海,于是可以简单理解其方位就在中国西北部,也是黄河的源头。这就与山海经记录的完全一致,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相契合,且没有科学界沙漠成因与事实不符的现象。这里可以继续考查昆仑的规模与结构。
昆仑的规模与结构,在《山海经》及众古籍若隐若现地描绘:高万仞,悬圃,增城九重,四方之门,有铜柱,高入天,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虚四方。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相去正等(底下边距相等,是正方形的意思),员周如削。昆仑之山三级。有五城十二楼。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相去正等,面方各五千里,上层是群龙所聚,有九井九门,四维多玉,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
一是昆仑极其高,以万仞万里记,远远高于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山峰,喜马拉雅山的8848米高度,这说明昆仑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个人造或神造建筑
二是昆仑有层级结构,有“增城九重”,就是一层一层的城叠加到九重,也说有五城十二楼,这仍说明昆仑是建筑而非自然山峰
三是昆仑是正四方结构,侧面是削平。这种形态在地球上能找到对应的建筑,那就是金字塔。也即,昆仑是上古时期的一个巨大金字塔,是一个神造物。
四是昆仑即不周山,按不周山传说,是上方有天柱,天柱上方还有天。因此昆仑三层可能说的就是这不周山、天柱、天的三层结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
按李卫东先生著作《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考证,天就是神的宇宙飞船,今人叫月亮。这也与天帝居住在天的描绘是契合的,在于能居住的地方,必是一个实体,而非当下人们抬到看到的虚无天空。
古人的尺度与今人的尺度有所出入,古代的“里”据称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一般考证是周秦汉,一里=415.8米,清光绪,一里=576米,1929年,一里=500米。由于这里无法确定古籍中描绘昆仑尺度“方圆八百里”、“三千里”等等巨大数据的“里”是具体哪一个标准,因此这里选择周秦汉的标准:一里=415.8米,同时选择“八百里”作为规模数据,即长八百里,宽八百里,“围三千里”折算成正方形边长是750里,也是很接近。如此折算成如今的尺度就是333*333平方公里,如此就可以计算昆仑的体积,这些数据都只是估算值,是用来参考之用。
昆仑是一座金字塔,参照埃及金字塔结构,其斜面角度是52度,底是333*333平方公里,如此可得塔尖高度在213公里,由于昆仑上面还有天柱,因此这金字塔并不是纯锥形结构,而是梯锥形结构,更象玛雅金字塔——甚至就可以认为玛雅金字塔就是昆仑的微缩模型(玛雅金字塔有九层,顶上有四方屋,更巧的还有两条羽蛇分守在阶梯口两侧),因此可以取3/4高度,即160公里高。这就是昆仑的规模:底是333*333平方公里,高160公里。如此就可以还原昆仑的整体结构:
建筑下面基座是金字塔,即昆仑之虚,中间是天柱,上方是天(月球);金字塔有九层城叠加,塔顶有屋,壁方百丈。
确定了昆仑的位置,勾勒出昆仑的整体形象,以昆仑为地理坐标基点,再根据《山海经》及其它古籍记录,就可以考查这些上古流传下来的几个主要的地理地质概念,如西北海、西海、大荒、泑泽,等等,会有更多的惊奇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