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颗小小的蓝星,人类文明的家园……
地球,处在太阳系的内轨道,站在人类角度看来,除了是自己的家园之外,其地貌相对于可观察的附近其它行星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当中,是非常特殊的,在于其表面充满海水,蓝天白云,布满森林草地,沙漠雪原,整体充满着宁静的气息,在微观上则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鸟虫鱼兽四处活跃,最主要的,还是有人类文明这一高级形态在不断发展。地球不象火星那样干旱无雨,不象木星那样长年一颗大红斑盘桓在大气层中,同时又没有生命印迹一片死气沉沉。
最初的生命源于何方?人类又源于何方?
西方有《圣经》一书,其第一篇章《创世纪》记录神创造天空、大地及人的过程,在信徒中被广为传颂,即神创论,但被崇尚科学的无神论者说为怪力乱神。无神论者一般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析人是由猿通过各种自然因素而进化到人的,但进化论所依赖的证据,又过于片面,许多古猿类的化石并不能形成连贯的进化逻辑链,同时进化论并未能在基因的运行机制上来诠释进化的过程是如何从环境到基因,再由基因到生命个体,进而在前后代之间产生明显差异成为不同的物种的。
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观念问题,而客观事实必有且只有一件:不是神创造第一个人就是其它形式诞生了第一个人。在现代人与最初的人类祖先之间,必存在一条连贯的完整的事件线,才有当下的文明形态。人类进入信史时代之后,这条事件线相当明显。而最初的人类祖先的年代过于久远,缺少整体性的文字记载,无法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但通过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各个信息碎片的有机组合,可以还原最初的人类祖先的诞生场景,不是有神论与无神论各执一词,但不能将完整的客观性的证据链展现出来说服对方。
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的理解事物的方式,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人类,即可以如圣经创世纪所描绘的是由神创造的,也可以如无神论都那样有科学的历程,两者可以一点都不冲突。本书的目的,在这两个看似冲突的方面给予全新的解构,即神创造人,是真实存在的事件,同时也符合无神论者的科学观。
人们通过考古、大陆海岸线形态等现象,得出板块碰撞理论,来说明地球山形地貌,主要通过地质构造而成,然后再通过水、风的亿万年侵蚀,才形成如今的样子,却极少深究一个问题:
地球表面这么巨量的水,从何而来?
有说的每年有无数冰陨石落入地球大气层,这带来的是“冰陨石又源于什么”这样一个更无法探究根源的问题,或面积相当或更广的其它行星为何看不到表面这么多的水;也有说是亿万年前地质构造及地内火山喷发带出水蒸气而成。这带来的问题是“其它行星上也有火山喷发,为何看不到广阔的海洋”,或“亿万年前常有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为何如今却根本看不到地质构造或只有极少有火山喷发的?”有说是地质构造停止了,火山活跃下降了等等因素。这些回答同样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是什么因素导致地质构造成停止与火山活跃性下降?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的源动力又是什么?等等更无法深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其实是源于地球板块碰撞理论,是一个只根据一点点表面现象得出的粗浅的错误理论,而忽略了更多更广的地形地貌现象。于是建立在这个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回答,都不能完整解答地球地形地貌的更多现象。人们期待这个板块碰撞理论能有更进一层次的发展,而少有反思这个理论本身就是错的,在错误的前提下再怎么发展,都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更也不能解决延续的无数问题。这里作者,通过人类文明的上古神话、古籍记录,结合地形地貌特殊,来探究这些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及上古人类文明历史的基本形态。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其核心是中国上古神话里关于太上名山昆仑(不周山)的传说与当下地形地貌的考证,并有一条完整的事物发展的逻辑线。
本《广义时空论附录(外)·众神意志篇》论证的是人类上古文明,存在一个比当下现代科技文明还要发达无数倍的星际文明形态,是这个星际文明在地球上创造了人,改造了地球地形地貌,从而来解释如圣经、山海经、中国上古神话许多让现代人理解不了的场景。同时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身起源,并为人类在未来进入星际文明,在探寻宇宙的行为模式上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