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这里先引摘几段《山海经》的百科知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1]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凡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点兴趣的人们,没有不听说过《山海经》一书。从《山海经》的行文风格可知,其语言绝对没有如今人们丰富多彩与流畅自如。但其记载的事件与事物,又大多超乎现代人们的想象力,于是一些人将其归于荒诞不经,无稽之谈。但仍有人孜孜不倦地考查《山海经》的事物与地球上许多物种相同或相似,部分证明《山海经》的客观性。如此又给人们造成困惑,这部书为何是不可理喻,却又存在现实客观合理之处。这仍是现代人问题,不是《山海经》这本书的问题,人类所有的困惑都是自身意识中认知的困惑,现实客观中是没有矛盾与冲突的。同样是由于现代人站在所谓的科学角度,并用狭隘的见识来看待这本书记录的事实,是现代人的能力与见识理解不了这本书,而不是这本书本身是异想天开之说。

根源在于现代人根据简陋的考古证据及偏见,错误地判定了上古人类社会仅是原始社会,从而有“原始社会”怎么会有这么离奇不可思议的事物存在,及方圆万里以上的范围探寻这些困惑。如各种山脉、怪兽、不周山、西王母、帝、悬圃、天,等等。而若用上古人类社会,是原始文明+超先进科技文明的杂合共居形态,则可以简单理解与想象书中记载的各类事物与人物:山海经是从原始人类的角度看待史前动植物与地形地貌,及一个超先进科技文明对地球的改造。

比如现在地球上仍存在许多原始部落,没与现代文明充分交流过。若中国的发达地区如上海的人,邀请这原始部落的从来没有远足过的人们来作客,这原始部落的人乘飞机漂洋过海并在这大都市里旅游,将在飞机上与旅游的地方看到各种景色与新些事物,用自己部族的文字记录下来带回给族人看,结果就会如山海经这么一种行文方式。比如,将飞机描绘成轰隆隆的巨鸟,按山海经的行文方式,就是“万里外东方国,有三足巨鸟,翼展百米,吞噬人入其腹,日行万里,声震于天”。将玻璃幕墙覆盖的现代大厦描绘成水晶塔,按山海经的行文方式,就是“东方国有水晶塔,高千仞,入云端,夜辉光”,将汽车描绘成高速行走的巨型甲虫,将车灯描绘成两巨眼,还会发光,按山海经的行文方式,就是“东方国有巨甲虫,其行迅捷,日行千里,双目辉光,遥视十里,其声呜呜”,等等。

这种比喻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而是有现实依据的。曾有个故事是讲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一个有土著生活的小岛上建立军事基地,驻扎人员,修建跑道,派遣飞机运输或空投物资。战事结束后这军事基地被废弃,后有人旅游到这个小岛时,发现土著们对一个树枝扎成的飞机模型作祭奠叩拜仪式,以祈求“飞机之神”吐出可口的食物。用现代人知识来看,土著的原始社会形态与飞机模型的现代科技形态一目了然,但若是古人,如喜欢旅游并写游记的谢灵运(385年—433年)有机缘旅游到这小岛,那他就会困惑这些土著叩拜的用树枝扎起来的模型是什么,很可能就会认为这模型是土著人敬畏的鬼神形象。同样,现代人对《山海经》的记载,其实就是这“古人—飞机模型”的角度,而非“现代人—飞机模型”的角度,从而对其描绘的事物理解不了。同样对于更多超高科技的证据熟视无睹,如埃及金字塔,被错认为是法老的坟墓;南美洲古石头建筑群,被错认为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等等。

由于上古人类的时代是原始社会与先进文明的杂合形态,且这个先进文明比当下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还要高很多倍,其一些科技远超现代人类的想象力,因此这里作者,也只能部分解析山海经的一些超科技事物的可能形态,而不能完全还原其真正面目。更多的事物的认识,仍待在人们正确、客观地看待山海经的描绘的社会背景后,探索到更多的这一高科技文明的证据,以验证《众神意志篇》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