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是前复旦退学生袁涛在2013年冬退学时发表的文章,今白龙先生因围观复旦老师被学生打脸一事而偶遇读完,随手写了这篇读后感。白龙先生读完袁涛的退学自白书,感觉这是一个很真挚又莽撞的年轻人。希望他自退学后再经历社会磨难,会有更高一层次的思想上的升华。

人类社会的腐朽无处不在,这是自然发生的事,在于人有惰性,人体力精力有限,人智商智慧有限,人认知能力有限,人资源有限,等等,导致许多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是。袁涛与复旦的冲突,是一个精力过盛的有正义感又鲁莽的年轻人,与一个腐朽垂暮的组织体系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导致最后两败俱伤,让人惋惜。袁涛失去了大学深造乃至更高研究的机会,复旦失去了一个有激情的学生。白龙先生对这种对抗中,为袁涛的努力与付出感觉不值。他本可以用更高的智慧来看待腐朽体系的诞生、成长、消亡的过程,但他用最激烈的直接手段,结果让自己失去最宝贵的一次高等教育机会。

复旦这一现状,不止是这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所有学校的问题,乃至整个全球教育界的问题,更是整个人类的问题。除了不是个人努力可以改变之外,更在于这种状况是自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宇宙之中,腐朽无处不在,草木枯槁,人之衰老,山势颓废,生命暗淡,等等都是,绝不缺复旦一个学校,绝不是现在一段时期。他本应借复旦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他却选择了“与学校对抗”这条错误的道路。他初衷是为了改善改良复旦,但不是说他在这个复旦学校里读书,他就有对复旦的改变向好有个人义务,其他学生也没有。复旦只是一个教育平台,再比较有名气,仅此而已,什么母校、校友之类的称呼,都是无关自身提升的情感牌,他能在这个难得的教育平台上提升自己多少多高,才是关键之事。他本可以用这些对抗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来提升自身,而不是将精力浪费在与学校管理层、校友、老师的争辩与冲突之中。如此,真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智者不为。着重再说一遍:他没有对复旦的改善有任何义务,那是教育局与校委的事。但他对自己的学业与后面人生,却有完全的责任。他将精力能力用错了地方,导致退学这一满盘皆输的结局。

而复旦的现状,也不是教育局与校委想整顿好就能整顿好的,而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只能达到当下这一层次,就算教育局与校委有心,也是无力改变的,这就是由大势决定的:人类的能源、资源水平停留在石化、水火电水平,就无法在这一基础上得到更一步的提升,从而连累及出现后面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连累人类的心智开发,象贪污腐败、盲信盲从,爱慕虚荣,等等行为,本质都是心智不全的体现。只有开发出更高密度的能量,更高总量的资源,才能更多地给各个方面以充足的分配,然后各个问题才能改善。这世间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一个字:穷,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是人类世界一切混乱的根源,而这两者又是相互相承的。这也是物质与能量的世界,要靠现实的物质与能量的增量来推动的,只靠一番激情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按白龙先生的理解,袁涛就算不喜欢这些课,不喜欢这食堂,不喜欢这学风校风,完全可以自己一个人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书籍,与世界当今与历史上的名人对话,及点外卖,租周边房子,四年后一定会离开。白龙先生以前在学校也不喜欢专业课,就是整日在图书馆里过活,最后熬完四年,也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复旦腐朽就让它腐朽去好了,万物成住坏空,若复旦该亡,自然会有亡的一天,复旦该兴,同样会有兴的一天,这是天道,你一个年轻人有什么好去参与这一潭污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那个能力能量,不折腾那种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复旦走到现在,有重大历史渊源的,根本轮不到你去参与,那是管理层的责任。你就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来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思想与灵魂的,四年后就会离开,就这么简单。袁涛,与复旦的对抗,给人以唐吉柯德战风车的即视感。

因此说,袁涛,在复旦的境遇,及退学后遭遇,是其盲目冲动的结果。年轻人,有正义之心是很好的,但将此心用错了地方,就很不好,是非常糟糕的事。希望他在后面的历练中,能反醒,突破鲁莽的天性,提升智慧。本身,这逆反的境遇也是袁涛高中之前过于顺利与优越导致的。天道一得一失,他的退学遭遇及后面的社会问题,都是一种弥补他的性格短板的历练过程。

祝愿他能经得起后面的人生考验,从而迎来辉煌的时刻。

附: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