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成因

惯性是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概念起源牛顿第一定律。

按牛顿第一定律规定,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小。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没有实验基础的空泛表述的定律,同时也没有解释惯性的内在成因,现代西方科学界根本就忽略惯性内在成因的探究,将惯性当成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并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惯性的内在机制。上面虽然修正了牛顿第一定律,但惯性现象仍是一个现实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不能因修正牛顿第一定律就可以被忽略的,这里用场涡概念来解析惯性成因。

物体,按现代西方科学经典原子理论来说,是众多原子的堆集体,而在以太旋涡论下,原子只是以太在原子尺度的旋涡结构,且以太旋涡时刻在流转,与场涡运动一起,处于波流一体状态。由于原子以太旋涡无时无刻不在振动,并受外界振动作用,从而原子以太旋涡的堆集体,即物体,都至少存在一个稳定的大以太场涡,这个场涡运动布满整个物体内部空间,可称为物体内生场涡。

对于一个静止或匀速的物体来说,内生场涡是物体所有内外作用达到平衡后的内部场涡的圆满形态。静止与匀速是相对于意识的静止与匀速,内生场涡的圆满形态,仍是相对于意识的圆满形态。

这个内生场涡带动以太旋涡在物体内部空间流转,导致物体空间的结构形态具有整体稳定性,也即陀螺效应。场涡带动的物体产生陀螺效应,在宏观上对观察者来说,表现为物体的天然惯性。惯性,其实是物体内部物质运动的陀螺稳定性的外在表现,本质是场涡空间运动形态的稳定性,这就是惯性成因。

当人们用固定大小的力作用于不同物体,发现不同物体有不同惯性时,其实是不同物体内部存在不同强度的场涡,也即是存在另一种运动,对抗这种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西方科学界由于认识不到以太的存在,也就考虑不到物体空间其实是以太空间,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周边空间与内部空间的以太运动的影响,同时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这一概念,而后根据力的受阻现象定义出惯性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