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推动力

宇宙第一推动力

宇宙熵最大化,是人们通过热力学现象而想象的一种宇宙状态,即宇宙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从而有了静止宇宙与运动宇宙的区别,及静止向运动过渡所需的宇宙第一推动力的问题。

人们纠缠于这个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源于何方,从而为上帝的存在提供空间。其实这是人们自己的认识有问题,而不是宇宙运动需要第一推动力。

宇宙运动其实不需要第一推动力的!

当人们开始思考这个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源于何方时,是建立在一个前提假设之上的:即宇宙是由绝对静止向运动转变,因此需要第一推动力。就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需要一个“初始推动力”。

但问题是,宇宙为何必须由静止向运动转变?宇宙不是一个物体,宇宙为何不是一直存在运动?再由此物体运动推动彼物体运动,由彼物体运动推动此物体运动,周而复始,也就无所谓的第一推动力起源的疑问了。

而对物体静止的描绘,本身也是意识的一种错觉。静止,是眼前这个物体相对观察者的运动速度一致后的光影在意识里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静止”,是一种感觉。

眼前一个的物体的“静止”状态,不过是某种运动状态相对于意识的特例而已,其实它在宇空中,随地球自转公转,随太阳漂流,随银河系旋臂同步,根本没有静止过。抛开意识的感觉,问宇宙里哪存在“静止”这个状态呢?根本没有。

宇宙不存在绝对静止这种状态!

由此可知,人们问“宇宙第一推动力源于何方”的前提假设已经是错误的,于是可以说“宇宙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用回答,没有这样的问题的。

均鸿状态

“均鸿”,用现代物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宇宙熵最大化。它是对均衡死寂宇宙状态的描绘,但这只是观察者的感觉。

在某一区域,只要振动不超过仪器精度阀值--包括眼睛感官所能感知的程度,就会被判定为“无信号”,若整个时空都是如此被判定为无信号,那就是均鸿状态。

但这个“均鸿”状态下,以太旋涡的振动与运动仍在阀值之下发生,随着运动的持续,最终会突破阀值,带来“均鸿”状态塌陷崩溃,表现为挠动及万物诞生,从而展现出全新的宇宙面貌。

比如夜里大家都睡觉,那对人类生产活动来说是一个“均鸿”状态,但作为人,心脏仍在不停的跳动;而对于人死亡,是身体细胞活动的一个“均鸿”状态,但作为构成人体细胞的分子原子仍在不停的运动,对于宇宙所有能被感知的运动都停止是一个“均鸿”状态,在感知之下,仍有以太在运动。

这就是挠动起源:感知之下的以太运动。

宇宙大爆炸

这一“盘古开天”章节,是对宇宙星系、星云起源的描绘,对应的是西方宇宙大爆炸假说。这里否定宇宙大爆炸一说。但两者描绘的形象仍是很相似的。

宇宙大爆炸提出奇点这个概念,而无法描绘奇点与奇点之前的状态,从而让这个假说永远停留在假说之上。而其依赖的证据:红移,只是光在物质空间滞留能量导致波长变长而已。

而在盘古开天里,是没有奇点困惑。对应奇点概念的状态,只是宇宙均鸿状态下不被感知的更微观层次的运动,是这种不被感知的运动的积累,导致宇宙原有状态产生变化,从而诞生新的宇宙状态。

宇宙唯一,无始无终,不存不灭,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有且只有物质:道。宇宙的状态变化,则幻化为三千大千世界,成住坏空,不断轮回,生生灭灭。宇宙起源,是一个伪命题。

这里也一并解释了上古先民流传下来的一些概念的实质:那只是物质概念的人格化。

“中”字

宇宙这一旋涡运行模式以全息的方式,展现在各类宇观星体、宏观物体、微观粒子中,包括银河系、中子星、太阳、地球、生命、细胞、原子、质子、电子等等不同时空尺度,甚至是更宇观或更微观的物质运动形态之中,这就是“易”。以太旋涡,才是正确的宇宙标准模型。

以太旋涡在不同时空尺度的运动形态,都是如此形象,主体是旋涡中心在发生各个层次的核聚变,核聚变产生的辐射能量通过两极的涡管通道逸出,表达为中子星脉冲、伽玛射线、极光等等,会在后续章节中详细描绘。

以太旋涡的侧视图,也象一个“中”字。国号取“中”,与宇宙的关系是渊源深厚的。

开天辟地

小结:盘古开天,是上古先民对宇宙的演化的认识,其实是物,只是传到今日,上古时代的宇空现象描绘的名词都被人格化了,让后人以为是人,从而有东皇太一,均鸿祖师,太乙真人,陆压道人,盘古大帝等等大神级的神仙传说。

这些名词流传下来,是后人对先民理解的记忆。

这整个过程描绘,就是古代说“”轻气上升以为天,浊气下降以为地”一说,浊气=以太小旋涡,轻气=大尺度以太涡流。

黑土地

黑土地

狼狼饿狗,太上有初,有一物寂兮寥兮,此物简称“太一”,又名太以,太乙,以太等等。太一,就是“太上有一物”的简称,也即先天混成之物。此物均衡散布在宇空每一个角落,导致宇空鸿蒙一片,不可名状,这现象简称“均鸿”或“鸿均”。

当然可以讲得文绉绉一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以太

配一个图,“无”,鸿均,象一块黑土地

某种挠动穿过如死水般的以太空间,以太之间相互碰撞,某些碰撞在不断的传递过程中又回到了起点,于是形成了圆周态的类永动性质的碰撞环,并带动环上的以太作圆周运动。
象一颗苗

自然界全息体现在各个方面。

细胞

碰撞在持续,产生的以太运动环越来越多,并在以太运动环内部与外部产生更多更小的以太碰撞运动环,这些大大小小众多的以太运动环相互吸引与排斥,从而形成以太旋涡。

旋涡,最直观的是台风,水漩涡,其结构的形成在于运动传递形成一个圆,从而带动物质在运动轨迹上流转。

象细胞结构

在挠动的路程上,产生无数的以太碰撞环,无数以太碰撞环又形成无数多的以太旋涡,直至整个宇空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以太旋涡。各个以太旋涡的尺度不尽相同,甚至于悬殊。

象一棵树

以太旋涡空间尺度有大有小,角动量也有强有弱,其中有一个时空尺度最大、角动量最强的以太旋涡,起主导作用。它不断地吸引其它小尺度的以太旋涡流,并沿公转轨道围绕它来转。

象一朵花

此主以太旋涡将时空尺度最小角速度最快的一类太旋涡沿坠落轨道,直接纳入其中心并通过向心力挤压,形成超固态的中心,称之宇心。

如此旋涡在上古时代看起来,就是如圆盘一样形态的古代宇空,简称“盘古”。而由巨大压力形成的核心陆地过程,上古时期简称为“陆压”,由于受极高压力及封闭环境所致,陆地核心处于极高的温度,上古时期这叫真火。

象一个果

公转轨道的次强以太旋涡,也在以同样地方式将最小一类的以太旋涡吸引落入其中心。

形成银河系尺度的星系。

也象一个茧

呼吸

宇心受压力而挤在一起的微旋涡之间由于涡流之间的不平衡,相互作用产生振动,对弥漫在周边空间里的以太产生“呼吸”效果,从而驱动大旋涡空间上的以太流作公转运动,并带同次强旋涡作公转运动。

象人之呼吸吐纳,人类的呼吸也是如此与之对映。

组成宇心的微以太旋涡的“呼吸”效应在整体上体现为宇心周边空间的以太从两极被吸入宇心,又从黄道面被呼出宇心,形成一个循环。

这一过程驱动黄道面以太流作圆周运动,并带动宇心自转。这也是所有行星恒星包括太阳地球自转的内因。

这也是其黄道面上次星体公转的动力源,也即对于黄道面上公转的行星来说,行星轴与轨道上的以太流是同步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行星公转运动是不存在阻力的,也就不存在相对运动形成的以太风。

一只蝴蝶?

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传说,常被现代人认为是上古时期先民想象出来不着边际的故事。

试问谁能不依据任何素材情况下,而凭空想象出那种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宇宙是一个鸡子”,“轻气上升以为天,浊气下降以为地”之类的奇妙记载与惊人传说?

答案是没有人。

认为上古神说传说是虚无虚构之事,不过是现代人的偏见,在西方界所谓的科技宗教之前,其它不符合科学理论与实验的事,都会被神棍打死,这行为“科学”么。

以上是闲话~~

上古神话故事,实质是上古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缩影。

试问谁能编完一个奇特但不真实的故事还能留传几千年,并化为民族的记忆,广为传颂,如共工撞不周山,天柱塌,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等等场景宏大、匪夷所思的传说?

答案也是没有人。

让一个人凭空编一个故事,能让下一代提起都不错了,可让几个人几十个人听到也不错了,能让几千万几亿人记住并流传几千年,唯有超级大事件才能化为无数先民刻骨铭心的记忆,即使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还能让一代一代人矢志不渝地传颂下去。

以上还是闲话~~

下面就说说以太论下的宇宙演化过程,这是与上古时期的宇宙演化传说是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