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子模型简介

万物以道为基,道=以太=物质。

西方科学理论错误的源头之一,是牛顿力学所依托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出错了,从而推导出错误的牛顿第一定律,由此导致莫—迈这一影响深远的实验中用错误的“绝对静止的以太”这一概念作为检测以太存在与否的实验前提条件,进而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并误导后续的卢瑟福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科学家,不能充分考虑所有实验条件,即粒子穿过的空间存在流体物质并对粒子运动产生作用的可能,然后在“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正相关”的这一不充分逻辑下得出经典原子模型,于此基础发展出“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模式,再以不断打补丁的方式创造出电子云概念,成为现代物理粒子结构的一般基础理论。同时对电场、正负电荷等等物质或作用形态不能深究,无法统一所谓的四大力,直到《广义时空论附录(上)·万物意志篇》重新解构解析这些实验的问题所在,并纠正各概念内涵后才终止这一无奈局面。

这些经典模型与经典物理概念,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物理概念。

无论是DNA、RNA、蛋白质分子,还是细胞膜、细胞核膜、组织器官,等等,都是基础元素原子向上堆积的空间结构体。研究生命领域的物质运动,其实就是在研究元素原子堆积出的空间结构体的运动。正是这最基础的原子模型错了,这些空间结构体的运动机制与作用特征才不能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程,进而导致人们对各类疑难杂症不能有正确的应对方案,对基因控制生命形态的内在作用机制感到莫明其妙,也包括对中医的原理感到玄之又玄。人们对万物的研究由于仪器精度的制约,仍只停留在原子时空尺度,因此这里以新原子模型为基础结构概念,来重新解构解析生命领域的各种微观或宏观的概念。这里就新原子模型作一个简单介绍,读者可以通过《万物意志篇》一书来更全面更详细了解这一模型。

新原子模型,主体是以原子核为中心,以太旋涡为空间物质运动形态的时空结构,是为原子以太旋涡。原子核由更微观的以太旋涡构成,一如地球由微观元素原子构成。这些更微观以太旋涡之间存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振动形态,导致原子以太旋涡产生两极涡管的螺旋收敛运动形态,吸引更微观以太旋涡沿涡管进入原子核,并产生原子核时空尺度的核聚变,并从原子赤道面喷出以太流,喷出反作用力让原子核作自转运动,同时驱动以太旋涡不断流转。

而电子与原子以太旋涡有一样的时空结构,只是时空尺度更微小,在原子以太旋涡的涡流上漂移,绕原子核作公转运动,一个电子占一条轨迹,且同一个原子以太旋涡的电子大小不一。原子以太旋涡的力场就是电荷,旋涡顺逆流转形态就是正负电荷。整个新原子模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过的太阳系模型,原子核—太阳,电子—行星,电荷吸引—旋涡吸引,不一而足。

通过《万物意志篇》系统性地批判、纠正西方科学理论的众多基础概念的内涵,得出更符合宇宙运动形态的新原子模型,并结合以太波流一体的新发现,就能重新来考查生命科学领域的众多让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的另类新面貌,如细胞、病毒、线粒体、DNA、RNA、核苷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等,皆存在两种未被人类感知的物质运动形态,由此可构建出生命物质之间的全新联系模式,从而为人类在生命领域的认识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医的窘境

面对西医无法确定机理的人体内部病痛,中医却有相对成熟的治疗理论与药物,历史更是名医倍出,如流传至今的医家圣典《黄帝内经》、《千金要方》、《伤寒病杂论》等等,有众多理论与方剂让后人参阅与直接抓药使用,用来解决人体内的疑难杂症。又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等良医圣手,或被称颂为神医,或被称颂为医圣,或被称颂为药王,以表达后人对这些人医术高名并救死扶伤功德的赞美,流芳百世。这些著作与人物,无不展示着中药的伟大。

自然,中医的最大问题就是其依托的认识是由古人经验与对宇宙的理解为基础发展起来,这些玄乎的气、阴阳等概念教只能听懂西方科学概念的今人们理解不了。到如今,即使是中医工作者,大多也只能用这些医家经典著作来把脉察症、抓方治病,却无法就这些经典著作上的一些核心概念给予明确的现代语境下的物理词汇经予解析,并也如西医一般不能解析药物的内在成效机制,让意识里充满西方物理科学概念的人们理解不了,如气、阴阳、五行、寒热温凉这些概念叫人莫明其妙,又如经络、穴位、三焦这些概念叫人不可直接观察而陷入困惑,从而让崇尚科学的人们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后被归于玄学,这些方剂也被归于经验之谈,无法给予科学性原理解释,从而与现代科学无缘。

如此的现状问题,导致中医治人过程中病人有死亡的,常被病人家属告上法庭而败诉,在于中医医生说不清整个治疗机理,说不清是人员原因还是病人自身原因导致死亡。而这一方面西医疗法由于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基础与各种药物的背景原理解释——这种解释虽然核心是错的,但至少带有文字逻辑性并能表达出来让现代人听懂,从而让家属能听进去而让人能接受,结果导致了“西医治死人,是病人活该;中医治死人,是中医不行”这种荒诞的观点。这种中医的窘境,固然是社会上人们的心智问题所在,但也反映了中医的无奈:没有明确的符合现代语境的理论支持,概念过于玄乎,前后事理的逻辑不通顺,教家属不能接受。

人体生病,在现实中,常可以发现西医、中医都有治好人的案例,也都有治死人的案例。本着务实的态度,应是治病救人,谁有效谁上的原则,应是各取所长,各展其能才是对。但由于西医的缺陷与中医的窘境,使得西医、中医在某些人眼里,两者是水火不融的态度,如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名人,都极力排斥中医,形成一股看不上中医的不良风气。更有当下西医利益集团,在利润的驱使不断故意抹黑中医,以引导不明真相的人们去多选取西医治疗,这种行为更是有违医德,需要国人认清现实。

一阴一阳以为道,当现代人们以西方科学理论、理念为正确的前提下,自然认为中医理论是不可理喻的或错的,当人们认识到西方科学理论、理念是错误的前提下,自然会有新的角度去解析中医理论下的众多概念的另类内涵。就如外文要翻译成中文才能让不懂外文的国人理解,中医这些古代概念也要翻译成今人能听明白的现代物理词汇,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就是本书《生命意志篇》的核心内容:通过纠正西方物理科学理论错误思想与概念,用全新的更接近宇宙真相的认识,来解析生命领域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如器官、细胞、DNA等等的另类全新面貌,并用这种认识来解析中医理论下的气、阴阳、五行概念与经络、穴位等人体结构存在,以让人类有更好的知识来理解宇宙奥秘在生命特别是人体上的表达形态,以让人们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西医的缺陷

许多人们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身体产生疾病,如感冒、流感、细菌病毒感染、癌症等,而不得不寻求医生治疗。当今在我国,盛行的是以西方科学理论的原子、分子、电子等概念为核心,西方物理科学理论与人体解剖学为认识基础,通过抗生素、激素、简单人造化学品、吊盐水、化疗、外科手术等手段来治疗,一般被称为西医,再结合现代机械如X射线来探测人体内在病变情况、辅助呼吸、心肺功能检测仪、体外化验核酸等等现代方式,被称为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核心,仍是西医治疗方式。自西方科技发展后流传入我国,改革开放后至如今在国内流行,成为主导地位。

另一种是传统医疗手段,是以气、阴阳五行、经络、穴位及天人合一的让现代大多人感到迷糊的概念与理念为认识基础,通过自然界的草药与自然化合物加工成的药剂煎制的汤剂,即中草药汤剂,及针炙、推拿、刮痧、按摩等手段来治疗,一般被称为中国传统医学,又称为中医。中医处于次要地位,在当下西医执大的状况下,常被西医的拥虿者认为是玄学、不科学。

西医所依托的理论、概念清晰,人体解剖学更是直观明了,虽然许多概念与逻辑经不起深究,但通过理念与直观声光电图景相对应,至少能让普通人都能理解,并可大规模循序渐进地来学习基础知识,也常能治好病,特别是对于外科外伤,有极好的现场治疗效果,故信众极多。但西医也常面临几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是通过不断人体试错、小白鼠试验的药物,仍常有不可预料的对人体有极大伤害的副作用效果,比如2003年我国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病毒流行,许多病人通过抗生素、激素固然保住了性命,但延续到如今,这些病人又因这些抗生素、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并痛苦异常。又如西药四环素导致牙齿变灰色与肝肾毒性,是这一抗生素使用后的副作用困扰许多人一生的问题。

二是对人体体内的许多病症,没法用仪器观察其发病机理,更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哪儿出问题了,就割哪儿了事。常见的如切阑尾、切胆囊、切肿瘤,不常见如切胃、切乳房、切肾换肾,等等,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是。这种体内哪儿有问题切哪儿的风格,除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更给治疗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三是对病毒、细菌、癌细胞等等的致病机理不知,许多治病机理只是概念的堆砌。如2020年年初传染性极高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所致肺炎,只知新冠存在于病人体内导致肺器官发炎,严重的会溃烂并带来更多的并发症,传染性高,却不知道新冠为何能导致发炎,为何让肺溃烂,等等问题。有时会用病毒分泌酶、病毒触发人体免疫机制这些概念来说明得病过程,若问酶又是如何破坏细胞功能的,病毒又是如何触发免疫功能的,等等让人无法直观理解。又如癌症,困扰着人类,人们只知这癌症的症状,不知癌症的内因。

当然这个对病毒细菌的致病机理、癌症成因在本书《生命意志篇》出版以前,是整个现代人类都不知道的。这里只是说明西医作为主流形态的治疗方式,有极大的缺乏与理论不充分的情况,一味相信西医而不采取其它可能有效的方式如中医治疗方式,只会步入迷信的地步,后果小者可能会有副作用,后果大者可能会丢了性命。一定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待治疗手段与疗效。

这些问题,体现的是科学给人的局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停留在表象的层次。且不止于此,这种局限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要求鉴定、检测基础成分。简单化学品构造几个分子式就能展示,但成千上万种化学分子包括各种复合基、多肽链分子组合而成的药物,对其成分的检测与分子式构造,则远造出人力之外,是不可能的事。检测成分固然是很有必要的科学行为,能让人明了药物的构成,从而能把握各成分的特点,区分利害,但对于超出人为之外的检测却非要去实施的科学行为,只能用固步自封、不切实际来形容,更何论是在错误西方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去分析这种检测结果的。

要求鉴定基础成分,也是西方所谓科学思想在药物特别是中草药领域的错误应用,在当下却成为主流。对中国人来说,我管你是什么成分,对我有用无害就好,对我无用有害就扔。任何有害的东西,扔远处了、隔离了也就无害了。这也是众多方剂保留下来的原因:有用。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是一种关系处理结果:有害无害,都是先有相互关系,再有利害区别,或朋友或仇敌。若关系都不存在了,也就没有“利害”的归类的。关系都没有产生,就说有害无害,就是先入为主的偏见了。

而要求鉴定基础成分,比如常有中成药被外国机构检测以取得市场准入证,并用某些基础成分有害,说成是整个中成药有害,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害基础成分,若单独拿出来作用于人体,则当然是害的,但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则在众多其它药物的药性相互作用下,会成为低毒无害对人体又起重大功用的药物——环境不同,害与无害是会不同——就如大街上的游荡的歹徒与关在监狱里的歹徒对他人的危害是不同的。西方这种分科而学而研究,就是这样用零碎的片面的结果去套用整体的功效,缺少整体观与系统性认识,因此说这种思想是落后的,这是以科学的名义做着反科学的事。

通过《万物意志篇》解析与重构整个西方科学物理理论体系,可知西方科学物理的基础概念,都存在重大缺陷,依赖仪器而让人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光与影的表象层次,而忽视了不被仪器探测的更基础的物质作用形态:波流一体。如此导致人类科学发展到现代进入窘迫的境地,面对诸如可控核聚变、星际旅行、基因作用机制等问题都不能解决。而用这种有重大缺乏的科学理论去理解中医领域里的气、阴阳、五行,就如刻度不均匀的歪尺去测一条直线的长度,结果不言而喻,必是错的。这也是西医存在重大缺陷的理论内因。

氲氤状态

振动力场与流动力场让某局部空间中的以太处于平衡位置上振动,形成不流动、停滞状态,也即整个局部空间的以太处于波动、流动均衡无差别的形态,就是能量氲氤状态,简称氲氤状态。

如冬天洗热水澡时卫生间水汽一片弥漫的分布,这就是水汽的氲氤状态;或如冬天室外充满大霉给人以一片迷茫的场景,这就是雾气的氲氤状态;或一个房间内一片暖和、安静的感觉,这是温度的氲氤状态。甚至一个军队的整齐站立的方队,也是人动作的氲氤状态。水汽、雾气、温度、方队,等等,这些都是具像,本质是以太处于平衡位置振动、均衡无差别的状态在不同时空尺度的体现,都是能量氲氤状态。

氲氤状态,是局部空域以太分布的基础能量状态。一个城市,一个房间,一个人体,一个器官,一个细胞,一个分子,等等,其内外的由于以太波动与流动而展现出的能量状态都是呈立体空间分布,这种立体空间的能量,以整体、稳定、均衡等状态向外展现出物体的即时特征,并影响这些物体内外其它物质的空间结构形态。

氲氤是一个动态平衡形态,会向高或向低振动强度变化,直到变化结束处于稳定状态,又是另一层次的氲氤状态。如春天的整体暖向夏天的整体热向秋天的整体凉再向冬天的整体冷,一层层的能量状态被打破并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有暖、热、凉、冷这种印象,这些印象就是大气的不同氲氤状态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整体感觉。

对于生命体,如人体器官,由于基础特定细胞的振动的整体效果,会让整个器官处于其氲氤状态,从而表达出寒热温凉等感观形象,氲氤状态是不同器官产生功能后的能量分布形态,同一器官的不同氲氤状态,会影响器官的功能,从而让人体表现为病症或康复等状态。会在后面章节一一描绘。

西方生命科学

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形态,特别是人体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通过解剖尸体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更细微的生命基础形态如细胞、病毒、DNA、蛋白质分子等等,结合西方物理理论下的原子、分子等概念与理论,从而勾勒出人体与其它生命体的宏观、微观等不同时空尺度的结构,并为治病医疗、救死扶伤、内外科手术,等等,提供科学依据,由此带来现代医学的极大发展,是保证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西方生命科学,借助精微仪器来理解宇宙、认识万物的方式,很直观,但也很落后,在于其认识宇宙的方式,只是人体感官感知宇宙万物的简单延伸,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就如人们通过口鼻眼耳皮肤五种感觉器官来感知宇宙与万物运动,能且只能得到光影形态、信号特征下的物质影像,而不能得到感官以下的物质之间那种光影形态、信号特征的联系。作为人体器官延伸的仪器,也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何观察到不与仪器产生信号作用或信号作用过于微弱的万物运动形态?这在于任何人造仪器与眼睛耳朵一样,都有精度阀值,在精度阀值之下,人们就无能为力,或将研究搁置,或只能合理猜测,或将问题推给后人,然后只要后人仍如此只依赖仪器,永远躲不开这个矛盾,即万物及作用的时空尺度的无限精微程度与仪器的有限精度、阀值之间的矛盾。。

这种缺陷是存在于整个西方科学理论体系的,比如相对论中所谓“质量导致时空弯曲”的说法,在当下已经深入人心,但问东边一个有质量的物体是如何导致西边的空域产生时空弯曲,则没有人能解答,于是这种说法只是文字概念的堆砌,没有一丝认识理解的意义,又如量子力学说“量子”,问量子成因是什么,也没有人能解答。这是依赖仪器的弊端,在于仪器与感觉器官作用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接收信号的装置,能且只能得到信号特征,而不能认识信号特征背后的物质作用实质。当然,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这些问题,都已经在《万物意志篇》中解答,读者若有举趣可自行去翻阅。

正因为这种缺陷,除了诞生出量子力学、相对论这种谬论之外,也导致西方生命科学下的众多物质概念,只有概念的堆砌,而没有物质之间的可直观理解的作用形态。比如各种病症与基因之间的联系,各种器官形态与基因之间的联系,人们常听到医学专家说是,“人体结构是基因决定的”,“白血病是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的”,“分解糖分是消化酶在起作用”,等等,被当成科学知识广泛传播。若问基因是如何决定人体结构,遗传基因的什么缺陷又是如何发展为白血病的,消化酶是如分解糖份的,等等问题,就无法深究。这种只有概念相互联系,却没有概念之间的符合直观认识的解析过程,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理论的现实形态。

又如人体解剖学,其是建立在解剖尸体的基础上认识到人体各器官的构造,通过死物尸体来认识活物人体,是一种向上探寻的过程,有极高的科学的成分,是生命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但生与死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解剖尸体只能得到死物状态在光影信号下展示出的空间结构,是一种静态图景,而活生生的人,必存在一种尸体不具有的特征,才能让人们有死物与活物、死人与活人的区别。象学校生物课堂上常做的洋葱根细胞切片的显微镜光学观察实验,只能得到一个死细胞的光景形态。活生生的细胞,必存在一种死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才能让人们看到前者不断复制,后者只会静待腐败这两种不同的结果。

又如西方科学借助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观察到细胞结构,是有什么就看到什么,但也是只能得到一种静态图景,而各时空尺度间的物质成分结构之间的联系、影响,就不是仪器能观察的。这也是现代科学只知道基因存在,却不知道基因如何运作形成细胞、器官、生命体的根源所在,哪怕追溯到原子电子层面,仍不能还原这种物质作用过程的直观景象,结果就对各病源导致人体出现症状的动态过程不能直观理解,导致西医面对人体体内仪器无法探知成因的病症,只能停留在用化学药物、抗生素激素、切除器官、输血输氧等几种基本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治标不治本,徒增病人痛苦与支出。

人体解剖学及相关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认识不到的生物与死物之间特征区别是什么?

这种区别就是万物无限精微时空里的物质作用,是决定微观、宏观生命物质动动的关键。这就是“上以下为基,万物以道为基”原理在生命领域的展现。只要认识不到这种无限精微下的时空里的物质作用形态,那么对其向上构建出的微观、宏观的生命运动过程的认识,就会偏颇、失误。如此结果导致人们并不能从根源上找到病因以更好地保证身体健康,比如至今人们认识不到癌症作用机理、病毒传染成炎症的物质作用过程、基因与生命形体及特征的内在联系。将癌症笼统归于遗传基因或环境,却说不出基因、环境是如何发展出肿瘤的;将炎症归于病毒或病毒释放的酶,却说不出病毒或酶是如何产生炎症的;只知基因排序、测序,却说不出基因与生命形态、遗传病之间的直接联系,等等。从而对治疗癌症、传染病及更深层次的基因工程等问题,都是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

人们相信宇宙真相只有一个,那么正确的对其描绘的理论也只有一个,而科学理论从不断创建到不断否定,表明了这些被当下被否定并曾经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其实并不是真的物质真相。这些理论大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有合理的成份,但并不正确。以试错与实践检验,不断归纳总结,并缓慢前进,被称为科学,是人们认识理解宇宙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悟得本质,不断演义,后与实践经验一致,就能快速找到内因,这就是本书描绘的理论。

生命意志篇·前言

生命,璀璨而靓丽,丰富而多彩,神秘而深奥。生命运作机制,却困扰着人类。

人们通过实验室的仪器,观察到生命的细胞结构,与细胞中包含的各类结构成分,及更精微的双螺旋DNA、RNA、蛋白质分子等形态,并认识到“基因”这一决定生命体结构与遗传性质的复杂分子片断,还有能力辨识出不同生命的基因序列以供治病分析与对比参考之用。但人们对基因如何控制生命体形态的内在物质作用机制的探索,几十年来却一直停留在迷茫状态。这是由于现代科学对生命微观层次的物质运动形态的认识,仍停留在光与影的观察表象上,依赖仪器给出的光影形象来直观认识生命形态,却忘了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事实:生命是运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通过物质作用而产生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后而达成的。这是现代物理发展到如今,遗忘物质的基础概念:力,是“物质与物质的作用”这一核心概念所致。

所有仪器都依赖物质作用产生信号特征后方被人类认识,而物质作用强度的范围处于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但仪器的精度却有一个阀值,阀值之下的物质作用形态与物质作用强度就不会被仪器所捕捉,从而让人忽略了这更低层次却又更全局的物质作用信息。同时,现代物理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谬论所误导甚深,不能正确指导生命领域的原理认识,导致不能简单直观地认识到基因及其周边空间,存在人类直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的物质作用形态,从而制约了对基因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

与西方生命科学理论体系对应的,还有一种是东方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在现代人普遍接受西方科学物理概念之后,大多现代人们理解不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气、阴阳、五行、寒热温凉等等概念包含的物质作用形态,并在利益趋动下,对中医大肆打压,将之归于玄学、封建迷信等范畴,却无视中医治疗手段与中药对人体治病的现实成功案例,从而让普通人在难以治好病症的同时,付出更多的代价。

本书《广义时空论附录(中)·生命意志篇》,就是从“物质作用”这一核心概念,将现代科学观察到的生命各层次的现象,通过对应的物质作用形态联系起来,及中医的各个让人感到莫明其妙的概念,用现代物理概念联系起来,并描绘出相应的图景,以教人们对生命各层次的运作机制,与中医的治病手法,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形态。这一描绘过程,是依赖振动论,与以太旋涡理论来实现的。

振动力场与流场

万物周边空间存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构成波流一体。

万物周边空间存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构成波流一体。振动,就是复杂波动。以物体为中心为振动源,振动能量向远方扩散后会呈衰减趋势,从而导致相伴相生的以太旋涡角动量也呈衰减趋势。在物体作为振动源的整个向外围空间扩展距离上,是呈距离的三次方衰减的。如在距离振动源是1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能量单元,那么在距离振动源是2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8=125能量单元,那么在距离振动源是3空间单元时,对应振动强度是1000/27=37能量单元,如此类推。这是由于振动能量以体积的形式扩散的。

这整个衰减作用,在物体周边空间形成以太作用的梯度颁布,即以太振动力场与以太流动力场,简称振动力场与流场。

振动力场的方向是自中心向远方指向,流动力场的方向是自远方向中心指向,两者方向相反。这是由于振动波是通过压力差释放能量而向四周扩散,中心振动时产生以太压力大,而外围压力小,于是振动力场的方向指向外。而以太旋涡是通过流速差来产生物质作用的,越靠近中心涡管壁,流速越大而压力越小,越是外围流速越小而压力越大,于是流场的方向指向内。

这两种力场,是万物之间能发生关系的核心作用方式。

当另一个物体落入这振动力场与流场之中后,其自带的振动力场与流场,与物体空间里的两个力场由于方向不同,从而产生相互作用。物体的周边空间振动力场与流场会因各自强度的大小不同又方向相反,而让物体有整体性的指向外或指向内的力场,从而让另一个物体产生靠近或远离或保持稳定距离的运动状态,表达出吸引或排斥或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宇观上的万有引力、宏观上的磁场吸引、微观上的电荷作用,都是这种振动力场与流场的现象表达。

以太振动力场与流场这种衰减作用,也导致红移现象,即远振动源距离的波的波长,比近振动源的波的波长要长。在局部空域内的这种波长因衰减、距离的关系,会影响这一空域内的以太分运动布形态,进而影响处于这一空域内的其它物体的空间结构形态或运动变化状态。这也是生命物质结构差异化的重要物质作用成因,会在后续章节陆续描绘。

振动力场与流场是成对出现的,在于振动波以以太为承载媒介,由于场涡模式的波传递过程,能量必会部分滞留在以太上,场涡牵引以太后表达为旋涡或涡旋,尔后振动波、旋涡与涡旋被仪器探测到,就分别产生相应梯度分布的场信号。也因此除了振动力场与流场是双生关系之外,振动力场、流场同以太振动波、以太旋涡也是相对应关系。书中任何提到振动力场与流场的地方,都隐含“振动波”与“以太旋涡”两概念同时存在,反之亦然。作者在具体描绘时之所以只用前两者或只用后两者,只是为表述侧重点不同而选择,比如强调作用关系,则用振动力场与流场两个概念,强调形态运动模式,则用振动波与以太旋涡两个概念,等等。

波流一体与场涡

万物的振动能量与周边空间的以太旋涡是一个相互相承的关系:

振动能量,在以以太为传递媒介时,由于传递时方向的偏差,让前后传递的能量不总是在一条线程上,从而产生收敛螺旋传递模式,在整个线程空间表达为场涡。场涡又牵引线程上的以太,致其流动化为旋涡。如此在振动能量的作用下,物体振动波所能触及的任一处的周边空间的以太,都形成各个层次的以太旋涡。所有以太旋涡又相互吸引互绕,融合成一个最大的以太旋涡,环绕在物体周边空间。这个以太旋涡的力场,被人类的仪器探测到后,就是电荷、电场,在宇观上被定义为重力场或引力场,在宏观上被定义为磁场。尔后,旋涡运动吸收周边空间的其它下一层次的以太旋涡进入物体中心,成为万物的燃料与能源,进而强化了振动能量。

如此,振动能量通过以太来传递,以太旋涡又是以太流动形态,两者都以以太为载体,对以太来说,这就是以太波流一体。以太波流一体,在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个专用名称,就是“炁”,今人也称为气。而气,又是道的流动形态,道,先天混成之物。上古时代还有一个名称叫“太一”;太一,即太上有一物。西方哲学又定义万物的本质是物质,如此,就有对应的等式,即:

以太波流一体=物质波动与流动一体形态=气=道动

这一条等式,代表东西方文明对宇宙本源认识的联系。大家都在说同一个事物,只是名称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以太波一体与场涡运动认识不到位,是整个西方科学界只依赖在仪器观察,而不是信赖心的认识的结果:只信仪器的信号特征反应出来的物质作用,对于没有信号特征传递出来的物质形态,就无法认识其存在。依赖仪器观察物质存在形态,就如盲人依赖手去摸索事物。而用心去感悟万物的统一性与和谐性及全息运动原理,就如明眼人一眼看穿周边所有事物的分布。同样,要用科学理念去套用心的感悟认知,这就如非要手去感触事物,而不肯承认用眼睛也能感知事物一般。

科学认识宇宙的方式,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缓慢的认识理解事物的手段。人们在不断的实验中研究宇宙得出判定与创建理论,美其名曰在做实验在检验理论,是科学活动,而其实每一次错的实验,都代表认识的错误、社会财富的耗损与人员时间的浪费。这些财富与时间本可以用于正确的地方与需要的人身上。而不用心感悟宇宙真相,就永不可能认识到宇宙真相,于是在无穷的错误、耗损、浪费之下,人类会有无数无谓的支出,并拖累人类文明的进展。

将某一空域无仪器信号,当物质不存在,与将没有风,当成空气不存在一般,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西方科学界,自莫—迈实验否定以太存在后,再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误导下,不能深刻认识宇宙的本相是有且只有物质,物质无处不在这种状态,导致当下的科学发展无以为继的地步。更在生命与医学领域,不能取得更深层次研究成果的根源。

本书《生命意志篇》,就是以生命领域中各个层次的波流一体形态,来解析生命个体、生命组织器官、生命基础单元、细胞基础分子结构等的空间运动形态,与基因的运作机制及其在构建生命形态的动态过程。并用这“波流一体”这一万物本质形态,来解析中医领域的教现代人迷糊不解的气、阴阳、五行、寒热温凉、经络、穴位等等相关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下的真正内涵,从而让中医有一个现代科学的面目展示在人们面前,同时为治理人类各类疾病提供原理性的分析依据与解决之道。

以太旋涡理论

以太是客观存在的,充满着宇空,其运动构建出各强度、尺度的时空结构,边缘反射着光并投射到意识里,从而有万物的形象与概念。这是一个正确的本质性的科学认识,由此人类可以通过简约的方式理解西方科学理论里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天马行空乃至玄之又玄的各类自相矛盾又教人困惑不解的概念,如引力场、电场、磁场、电荷、原子、电子、物质波、波粒二象性、中子、中微子、强弱相互作用等等。这些要不是各时空尺度下的以太旋涡的力场、要不是各时空尺度下的以太旋涡的振动波,要不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想象的东西,其本相都是以太运动作用于仪器的信号特征在意识里的显像。这在《万物意志篇》里系统地论述了以太存在的客观性,及统一场论的概论阐述。

在生命领域,所有生命的客观基础,都是物质,在原子时空尺度表达为所有生命都是由元素原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方式向上构建出更大体积、更高复杂性的基础分子与生命单元,如蛋白质、DNA、RNA、线粒体、细胞、细胞膜,等等。这些基础分子与生命单元,仍是以以太旋涡为基础结构形式存在,而非西方科学借仪器观察到的独立的蛋白质、DNA、RNA、线粒体、细胞、细胞膜等等。

以太旋涡的一般物质作用性质,是以以太涡流为周边空间,以太涡管为中心轴的时空结构,这一物质运动形态,可以将远中心处的其它小以太旋涡吸引过来,纳入自身的旋涡之中。这一作用过程的信号特征,表达为电荷相互吸引、万有引力、磁场。其实质,仍是物质对物质作用:其它小以太旋涡,被大以太旋涡的涡流所牵引与推动,在涡流上作漂移运动,并向大以太旋涡中心靠拢,直至在与中心某个半径距离上,达到力的平衡,从而作公转运动。正是以太旋涡这种物质运动形态,让生命与生命之间,基础分子与基础分子之间,充满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进而让生命的基础单元如细胞,可以保持活性,能吸收细胞之外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蛋白质、复制出基因、分裂出细胞等等生命活动。

以太旋涡这一运动形态,过于精微及信号过于细弱,让依赖物质作用于仪器来观察微观世界与生命活动的西方科学界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并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这是现代医学与生命领域毫无建树的根源。进而让人们对各类重大疾病如癌症、新型病毒感染,等等束手无策,其它对基因运作机制的运动过程、酶的催化作用原理,等等这些个最核心的认识,更是毫无直观描绘的能力。

以太旋涡理论,收录于《广义时空论附录(上)·万物意志篇》之中,读者务必先了解以太旋涡理论的一般原理性描绘,才能就本篇《广义时空论附录(中)·生命意志篇》提到的各类概念有一个正确、清晰的理解。本《生命意志施篇》的基础性的、西方科学理论下的概念,如原子、电子、电荷、分子,等等,都是《万物意志篇》里通过以太观,纠正其结构后的新解析概念,如原子,是原子尺度的微观以太旋涡,电子是电子尺度的微观以太旋涡,电荷是以太湍流的力场,分子是原子以太旋涡的耦合结构,等等。

振动论简介

振动论,即物质基本颗粒振动碰撞交换能量理论,是一个关于宇宙原理描绘的伟大理论,这一理论简明扼要地指出:万物皆处于振动之中;并且判定,电,就是以太振动波。振动论是由杨传生先生创立,收录于《万物本原探索》一书中。此书由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发行,2005年1月第1版。杨传生先生,1949年生人,笔名“杨神经”,河南开封人氏,西安交大毕业,高级工程师。

振动论关于电的这一判定,将人类对电的本质认识直接纳回到正确的轨道,而不是如当下西方科学界的电荷迁移理论下的“电”,在不知电荷是什么与电子是什么时空结构的情况下,存在所谓电子移动的极缓慢速度与电传递的光速之间的矛盾,更不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磁或磁是如何产生电的动态过程。振动论中关于电是以太振动波的正确定性,除了让人类第一次正确认识到电这一如此广泛应用于人类现代文明的能量形态真面目之外,也是为人类解决常温超导问题的关键理论认识。超导原理已经在《广义时空论附录(上)·万物意志篇》(后面简称《万物意志篇》)中论述。

振动,就是复杂波动。振动论的描绘下,万物皆处于振动之中,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万物周边的时空,皆存在振动能量,即复杂波动的波能。不同强度、频率、时空尺度的振动能量,在波动传递及相互干涉过程中,会严重影响周边时空的其它物质的运动轨迹,产生相对应的时空结构与物质分布状态。振动,是万物作用或影响周边时空的最普遍运动形态之一。

这一运动形态表达出的现象,有的教人们认识,有的教人们不认识;有的直观,有的不直观,有的还会误导人们。如声波、超声波、次声波,是空气振动能量传递;心脏跳动波,是人体肌体振动能量传递;水波,是水体振动能量传递;地震波,是地震时的振动能量在地壳传递的形态;这些都非常直观,并被广泛研究。而诸如地球之类的行星、太阳之类的恒星、银河系之类的星系,原子、电子之类的等微观世界粒子,其周边时空,也都存在各种特定形态的振动波。这些振动波,有的波长与周期都过于长,甚至超出人类文明的历程,被人类认识不到,如引力波;有的频率过于短而表现出粒子性,被人类误判定是粒子,如中子、中微子;或如光一直教人们认识不到其是以太振动纵波的本质,让科学界就光是电磁波还是粒子的问题在百年来争论不休。这是人类在西方科学方式认知体系下依赖仪器而禁锢了自己的认知能力的必然结果:人类认知宇宙现象依赖仪器,认知结果就不能超越仪器的精度与复杂性,而仪器又依赖人类的认知结果来构建,两者相互制约,于是认知之外的现象就没有相应的仪器来感知,从而让人类不能探索仪器与认知之外的世界。

振动论,直接指出这些宇观、微观的万物周边空间,都存在振动波。振动论能将仪器感知之外的世界描绘出来并可判定是正确的且无须实验去验证——实验也没有能力去验证,这依赖易道思想下的认知原理:宇宙是全息的。宇宙所谓时空尺度,只是人类意识主观判定下的尺度,离开人类的主观判定,万物没有尺度计量,没有时空观念,有且只有物质与物质作用(这么说也是多余的),于是各时空尺度的万物构建都是相近的、可以类比的、可以相互参照的,等等。易道思想,是一种比科学思想更先进、更能接近宇宙本质的认识方式。这一思想的直观形式就是太极八卦图,如此简单的一张图,描绘尽一切宇宙物质结构与作用原理:万物的物质运动是以旋涡形式存在,并向四周时空发散振动能量。太极就是旋涡形象,八卦就是振动能量形象。其中黑白子、阴阳鱼还包含不同时空尺度的旋涡嵌套与顺逆流转形象,八卦的八个卦象还包含振动能量的梯度分布与相互承接对应形象,等等。如此,振动论就是阐述了一半宇宙真相:万物皆处于振动之中。

本《广义时空论附录(中)·生命意志篇》主体描绘的生命物质的两种基础运动形态之一,其一就是杨传生先生描绘的振动能量形态,另一种是以太旋涡形态,两种运动形态相互融合承接,形成波流一体。杨传生先生构建出振动论,为人类文明在认知宇宙方向上作出伟大的贡献,是一位值得非常尊敬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