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无为

何谓无为而无不为?

王倪曰:道运而成势,势趋后道随,行流始也。行而前趋,流而进取,乘之弗力弗为,可达彼岸,名无为。无为者,乘道之势而为也,故又谓乘势而为。又曰:凡为者,必有所求。求有于无,亦名无为;求有于有,名有为。无之势弱,有之态强,趋弱易而逐强难,是以无为易而有为难。故二无为者异出同源。无为必成,有为常败,天道也。智者无为,不依以力,乃造于势,不逆已有,乃索于无,势成后为毕,无现后为就。然后曰:我功成自然。

无为道唯一,无为象万千。围魏救赵,入其虚,形格势禁,无争而敌自退,是无争为。劣子难食,及腹空,自觅其食,无食而子自饱,是无食为。庖丁解牛,入其间,游刃有余,无斩而牛自解,是无斩为。长途远旅,入舟室,顺水漂流,无履而远自近,是无履为。虚空间室,其势为下,其质为无,与道合一,为之易成。

曰: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争于天下,无往而不利。

何谓德

经云:先天混成之物曰道。道法自然,流转不息,承显天地万物,为母为径。然德者何谓?王倪曰:万物动静合道者为德,不合道者为无德,谓失道。合道者得丰,丰则长久;不合道者得寡,寡则夭亡。故德者,得也。世人莫不遵道敬德,为得故也。与道合一同径者,谓上德,名玄同。玄同者,与玄之迹同谓也。玄者,道之行径绘也。万物与道异途乖离者,谓失德,名不道,不道早已;半合半失者,谓下德。

道为万物根,失根则失德,失德则不定。故天地无德,斗转星移,山崩地裂,旱涝频换,寒暑异常,万物遭殃。人世无德,妄心四起,贪念萌生,战乱濒至,饿殍遍野,生灵涂炭。

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王倪曰:道分阴阳,大小有别;大道大德,小道小德,有道有德,无道无德。大道不存,小道不继:大德亡失,小德不长。上德不德者,弃小道而存大道也。大道存后小道归,两存也。下德不失德者,存小道而弃大道也。大道亡后小道殀,两亡也。故有德者,以大道之德为德,非以小道之德为德,是名不德,实名大德,又名上德。无德者,以小道之德为德,非以大道之德为德,是名不失德,实名无德,又名下德。

故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唯大不去。

何谓修道

何谓修道?王倪曰:万物皆有道,修道须知道。

道乃先天混成之物,上古谓先天一炁,名太一;今谓物质,名以太。道之流行谓气,气之态名像。象静者谓万物,名物体;象动者谓变化,名运动。动静合道者谓德,不合道者谓无德;合大道者谓上德,合小道者谓下德。余者言世界观、方法论、道路者,皆为下德,不足与道并论。

知道方可知修道。王倪曰:修道者,乃修天人之道。天人之胎为我,其位为尊,于我为大,故修道者,又谓修大我之道,实修我道上德。身心合一为我,修我道者,即修身道与心道。然命伴乎我身,性依乎我心,故性命亦为我。修我道者,亦修性道与命道。身心起于本源,常羸弱蒙沌;性命生乎天地,常破缺病殀 ,修之以与道合一,谓圆满,名玄同,形太极,为我道上德。身命圆满者,骨壮筋强,长生久视,无老无死,无冷无热,无病无疾,其形曰仙。心性圆满者,智慧慈悲,究竟涅槃,如如无动,无忧无虑,无怒无喜,其形曰佛。故修道大成者,仙佛是也。两者同出异名,皆无沾尘垢,逍遥自由,大化无疆,曰大我,名天人。

修道者,即知修我道,亦须悟我道修我道证我道;后布我道了我道,方谓与道合一。不知不悟不修不证不布者不可了,去道甚远。世间行道者难于上青天,知悟不易而修证更难,知道者十去其九,悟道者十去其九,修道者十去其九,证道者十去其九,布道者十去其九,故了道者凤毛麟角,是以仙影难觅,真佛难寻。固然,心志善念坚定者,及慧根德福深厚者,终可抵达彼岸,和光同尘。

曰:然何谓悟我道?王倪曰:我手之所触,我目之所及,我言之所略,是名万物,再名空无。虽名万物,实非真物,道显化于我心后谓万物,是为幻象。虽名空无,实非真无,道显化于我心后谓空无,是为假空。唯道为真,隐遁其后。佛家云:“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真空有道,妙化万物,其言信然。故曰:尘世万物,皆由我化;日月运行,亦由我出;我所观闻,是为我影;大道所行,为和我意;天地变化,以应我心;宇宙之内,唯我独尊;唯我与道,相伴相随,余者皆幻,是悟我道。又曰:悟我道者难矣!知何者可言,知何以者亦可言,然知何者至知何以者不可言,唯悟为途。知易者,身窍常开,文迹入意,得其形理也;悟难者,心窍淤塞,道不入神,失其精微也。

曰:然何谓修我道?王倪曰:以天地为师,以大道为伴,以尘世为舟,以我心为引,抵达彼岸者,是修我道。又曰:红尘万丈,不动我情;长途苦旅,不滞我形;诽言垢语,不扰我宁;名位赞悦,不骄我心;履践天光,唯道是随;身残志坚,我道唯一。茕茕孑立,无怨无悔;形影相吊,无离无弃;善始善终,不灭不堕,为修我道。后应顺万物,常和人心;心路至宽,生路至长;善念齐身,慈悲入怀;福德常满,善果斐然;慧根深厚,仙佛傍身,为证我道。及开坛讲课,广播善缘,造福苍生;弟子三千,追随者众;言传四海,迹录经史,泽披万世,为布我道。是知是悟,是修是证是布,与天地寿,与日月辉,与大道一,为了我道。

曰:然仙佛如何傍身?有修道歌云:“阴阳灵气结为人,纯阴纯阳化鬼神,神鬼人身无大别,只在阴阳多几分”。王倪曰:天地阴阳灵气集结之形上者谓人。人之气,阳胜阴则勃发,发至极则心生魔;阴胜阳则靡敛,敛至极则神化鬼,皆入邪道。故以阴阳补采之法,或坎离填捉之术,促阴阳互济,迫龙虎调和;尔后康寿无疆,谓之仙。阴阳者,气敛气发谓也;坎离者,实阴实阳谓也;龙虎者,大阴大阳形也。然身为心所依,形为心所累,累则易殀,故康寿身必承以平和心,方可真远。心修以平和,尔后智慧慈悲,曰以佛。

修道须修仙,修仙多炼药。有仙药歌云:“老阴老阳合为道,道返阴阳生大药,药入离炉结金丹,丹吞腹中作仙老”。王倪曰:大药为方外物,大道所生,天地所降,大阴阳灵气所集结。大阴药,气大敛故性大寒,谓之精金,又谓之阴精;大阳药,气大发故性大热,谓之精火,又谓之阳精;取量相当,文武火锻融,得大阴阳和合之气,结精金火熔融之丸,谓之金丹。金丹入腹,补齐阴阳,身不老死,谓之金身,又谓之纯阳之体,仙道是成。

修道须修佛,修佛必求真。有修真歌云:“一阴一阳化我身,大彻大悟修成真,真我弗求凡间物,凡间从此有弗人”。王倪曰:心依天性,固如顽石,愚如榆木,非大阴阳法锻之不可彻悟开窍,不可智慧慈悲。故欲求真我,须入红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遇万种人结万般缘,谓之历练。期间大喜大悲,大悲大喜;大得大失,大失大得;甚折其性,甚磨其心;于悲喜得失折磨间大彻大悟,后无恋无倦,无喜无悲,谓之平和心。平和能大爱万物,视众生平等,谓之慈悲;后究竟涅槃,智慧如如,佛道是成。

颂曰:善哉,仙途漫漫,我佛慈悲!

何谓究竟涅槃?王倪曰:目见为知,心明为悟。大悟则身圆满,心圆满,性圆满,智圆满,慧圆满,无所不圆,无所不满,谓大圆满。大圆满则如如不动,犹如死物,故谓寂。寂者,极静之意。大圆满者常寂。大圆满者,无可见知,无可明悟。盖即已见知,不复见知,是以无可见知;即已明悟,不复明悟,是以无可明悟,谓之究竟。究竟者,究察极境之意,以行喻大圆满。常寂者,如涅墨至深至黑,似槃石至静至圆,谓之涅槃。涅槃者,以形喻心之寂。

心寂不应万物,又能应万物。寂为极静,极静则万物之声入心则消,如入静林,万音俱灭,如入死海,落石不波,是为不应;极静又万物之声入心,如入空境,乃至回响而谓之应,如空谷回音。万物呼万声,入涅槃心,后回响万音,是以无所不应。所应者,万物之己声也。故涅槃心,无所可观,又无所不观,无所可听,又无所不听,无所可明,又无所不明,名曰如如。

心寂如如,其性不续外物起伏,是以不沾尘垢,不染凡物,齐于真,同于空,曰真空。真空者,真性为空之意。性空则如明镜鉴人,似静湖印月,能应映万物。是以观物见物性,观身见身性,观心见心性,观音见音性,观色见色性,观空见空性,凡有所观,皆得见其性。即见其性,是得其妙,即得其妙,是得其真,即得其真,是忘其形。忘形则观物非物,观身非身,观心非心,观音非音,观色非色,观空非空,凡有所观,皆有所非。

凡人之如此见非者,谓之弗人,曰之佛。凡性之如此空观者,谓之佛性,比以慧深,赞以智慧。真者,大道也;妙者,真之迹也;佛性者,空性也;慧深者,空性之大量度也;智慧者,慧深至极也。是以佛家云:“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真性为空,包蕴大道,妙化万物,即谓大有。缘者,外物与心互系之谓,心动则缘起,心寂则缘灭,起启之端为空性,如是谓也。

颂曰:南无阿弥陀佛!

——————<<<<<<注解>>>>>>——————

何谓僵尸

何谓僵尸?尸化之怪也。

人分生死,气分阴阳。山川大泽,气相不同。涡行成穴,流行成脉,曲折宛延,连绵不绝。穴脉之地,气聚阳足。人处之成仙,尸处之化怪,石处之得灵,草处之化芝,木处之成精,蛇处于化蛟,禽处于化鸾,鹿处之成麟。万物处之,皆有所化。白泽毕方皆从其源,狴犴貔貅亦自所出,洞天福地因其得名,金阙仙阁依其方建,谓之气穴龙脉。今人无知,归于神谬,科学蒙心,不识真道。

尸处阳足之地何以能化怪?

尸者,亡人之遗骸也。人者,天地阴阳灵气集结之形也。其生者,阳消阴涨后气虚精溃,至神情惓怠形体不支,是以亡。猝亡之时,魂归太虚而尸未凉腐,时处穴脉之地,形受阳气复生。固然,魂已消魄已散,形可动行却僵,谓之僵尸。

尸怪受阳生发,毛发甲齿日增,呈兽毛獠牙鬼爪状。然生机不足,致血色暗淡皮肤青白,不可直视。行后远离穴脉,体阳渐涣,为保生形,复趋阳地。生人活物血气充盈,浊阳四散,故喜饮之,是为害生。烈者焰火日光过犹不及,伤灼肤目,是以恐遁,故昼伏夜出。

 

 

作者注:驳梁兴扬道长以鸡脯腊肉为僵尸论,感其妖言惑众,故有作。增补。

先天混成与真空妙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曰道——道是先天混成之物。太上有初,有一物存在——太一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是道的显化。真空妙有,空色无相——空与色都是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空对应的是实,即万物万事。

以上主体是道家与佛家的经典语录,都是文字表述,是人在说,这是核心关键所在。

当说“道”时,是人意识到万物背后有一个本源。这本源就是道。道是不是混成,其实人是不知道的,但通过万物形态不一,大小不同,寿数长短各异,这么些个杂乱的组合混搭,来形容这一本源的形态,于是就有先天——比天地还要早的太初,混成——与万物一样乱,这么个形容。本源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其实是无人知晓。

当说“空”时,是人意识到万物的变化过程,都是成住坏空,都归于空,也就是“寂无”这么一个状态。此物之空,彼物之成。你胃空了,吃了苹果,胃实了,同时苹果空了,如此这般。空的背后是什么,其实人也是不知道的。但万物由空中诞生,又归于空。于是就有真空——万物终极状态,妙有——这不可知的状态中可以妙化出神奇,这么个形容。真空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其实也是无人知晓。

​道是万物本源,真空是万物终极状态。道是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真空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容描绘。因此真空,说的就是道的状态。先天混成也说的是道的状态——人通过万物这种实在,来比喻道,既然万物是实在的,这实在的笼统整体,就是道,于是人是可知道的形象,表述为先天混成。人不可知“道”本身,只能悟,无法在意识形态确定的描绘,这是空的本义。妙有,说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显化出这大千宇宙世界,本身就是极为奇妙的。成住坏空,是循环过来排序的:空化成成化住住化坏坏化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循环过来排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于是可知:真空里有什么,其实真空中有道。

两种描绘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从无着手来描绘本源,一个是从有着手来描绘本源。没有人能确信哪种描绘更准确,只取决于人如何选择:选择道家所言,选择佛家一说,或都选择,或都不选择,或无所谓选择。根本在于人只能通过光影来感知本源,只能得到本源在意识里的感觉,而感觉永远不是真相,是很主观的东西。于是佛家说一切有有法如梦幻泡影,在于一切有为法,都是感觉而已。不止万物是一种感觉幻觉,佛家说的空,其实也是一种幻觉,即假空。真空,则是描绘这种假空(幻觉)的对立面,其实说的是有,真空=妙有。佛家又说“不可说”,在于你一说,就会陷于文字的排列组合,你一说,就会陷入主观的境地。即然说的东西,都是梦幻,都是泡影,真不如不说。佛家又说“放下”,就是不要执着于主观感觉下这种梦幻泡影,于是就可以让心平静,心平静之后,人就会变得善良、慈悲、宽容,若人人如此,世间也就太平了。

道家强调悟道,就在于知(道)识(道)只能得到文字与描绘,只停留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二三万物这些表述上。道作为本源,是无法通过知识与文字来表述的。如何个悟,要你自己悟。而只有悟道了,能感知到道生化万物,又灭消万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也就不会执着于万物的一时变化,能让人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万物变化,如此同样可以让心平静,同样可以让人变得善良、慈悲、宽容,若人人如此,世间也就太平了。

两家的说法传法,都是为了个性圆满,世间太平,人类和谐,只是着手点不同。

医之道

天地之间,唯气流行,又曰道动。

动常往返,道乃背离,即分阴阳。月阴日阳,女阴男阳,水阴火阳,浊阴轻阳。轻散为天,浊凝为地。小者曰物,大者名辰,中者谓人。动者曰生,静者曰死,反复者曰变,变者曰像。执像以名,万物化知。

气运五行,相生相克。金气锐,土气钝,火气烈,木气韧,水气懦。锐能急,钝能稳,烈能广,韧能久,懦能承。秉合五性,应和五藏,以定乾坤。

医之道,观气之流行。

气敛为阴,气发为阳,不足曰虚,过者曰亢,极者曰毒。中正曰顺,偏颇曰乱。乱生疾,顺生康,平乱归顺曰术。阴和阳,阳和阴,阴阳互济曰道。寒热温凉,以定其性;大小微极,以度其量;经络穴脉,以绘其踪;望闻问切,以窥其微;药石针炙,以施其用。道术合一,万邪归虚。昧者难明,夭折不寿,常入鬼道。悟者易悟,长生久视,可并仙道。

简曰:热毒寒解,寒毒热解;若不早解,神仙难解!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解析

雪印堂主人注:本文是回复某网友关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什么的疑惑作的贴子总汇,表述笼统粗糙。

1、前言

科学语境,即现代科学实验与理论语境下创造的各类物质概念,及构建与阐述理论的逻辑方式。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被认为是玄学,由此演义出相应中医、占卜、风水等等。在现代科学理论与概念大行其道的现状下,常被无知的科学教信徒归于迷信。而象中医常能治好病,占卜常有算得准的,却又教人困惑何以能如此。

就如学前儿童只能理解1+1=2的数学等式,绝对明白不了微积分式子,被现代科学谬论洗成豆腐脑的科学教信徒,也理解不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更高端的宇宙认知方式。将自己没有能力认知,当成认知对象是不科学并加以全盘否定,就是这么一个无知又傲慢的态度,科学教信徒,也只配与地心说信徒为伍。

用科学语言,来阐述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玄学概念,可以让现代人来正确理解古人创造的这些令人感到莫明其妙的存在。简单说,也就是翻译,将这些古老概念的内涵,翻译成现代人能听得懂的知识。

2、以太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首先要引入一个科学概念:以太。

以太,就是莫·迈实验否定的那个以太,大略弥漫在宇空中极为细微的客观物质。由于西方人的认识能力不足,将以太当成绝对静止参照系来考查,而忘了万物是运动的,不存在“绝对静止”这一状态,导致不能认识以太的状态是能够自由流动的,即以太是自由流动的并充满宇观,才是莫·迈实验0结果原因。

关于以太的一些性状描绘,可以参考本人在本博客发的一些文章。

以太是存在的,并充满宇空,极其细微,处于粒子状态,比如大小只有电子的亿万分之一大小。其整体如水一样可以自由流动,处于流体态。这大略是以太的直观形象。

3、气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其次要引入一个玄学概念:炁,又简写作气。

百科一:炁,《广韵》去旣切《集韵》丘旣切。同气。详气部气字注。《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
百科二:气,中国的哲学术语。通常是指微细物质(气体),后来泛指物质,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如古代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有没有与上面提到的以太概念有点相近的感觉?——微细,本原,生万物

4、道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再次要引入一个玄学概念:道。

道,这个字可以说是非常高大上。可以说是国人最熟悉的一个经典之词。

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简单说:道=先天混成之物。是万物本源

5、等号

百科: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以太”一词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古希腊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在科学史上,它起初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由于以太也充满宇观并极细微,道是先天混成之物是万物本源,气也是万物本源。因此这些概念是有关联的,如下:

以太=道
以太流=气
气=道的流转

这三条等式,代表古今中外对同一物质本源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当然还有一条是

道=太一

太一,又作泰一,太乙,就是太上有一物的意思,与先天混成之物是同一个意思。国内有古籍名篇《太一生水

以太,太一,倒读是同一读音,奇怪不?

6、物质

要认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概念,还要要引入一个科学/哲学概念:物质。

物质,就是万物的本质,是一个西方科学与哲学概念。由上面等号贴可知,既然大家都是这是本源,你说是道,我说是太一,他说是以太,又有说是物质,那么所有人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因此这些名称都可以相互划等号:

以太=道=太一=物质
以太流=道的运行=气=太一流转=物质运动

这两条等式,代表古今中外对同一物质本源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及对同一物质本源的运动形态的不同名称之间的联系。

7、势

有物质,就有描绘物质的状态,现代科学用运动、波动来描绘物体运动,用粒子与场来描绘物质形态。

那古人如何描绘物质呢?如何来表述道、以太、太一呢?

这就要引用一个新的概念:势。

势即是玄学概念,也是科学概念。如国人熟知的势在必行,来势汹汹,气势嚣张,等等,西方科学的势,有等势面、势能等等

势是什么?这里给势一个定义:

以太运行后的状态的量度,就是势

如此定义,会教人难以理解。什么叫以太运行后的状态的量度。

就如普通流体,会有体积、动量、流场、温度、硬度、粘度等等描绘。这些众多概念,其实也就是流体内物质的运动,延伸出的概念,本质都是物质运动。以太运行后的状态,也可以包含这么多,但有一个总的概念,这就是势。

势,就是度量以太运动的强度、烈度、广度的。

8、公式

牛顿说,力是物质与物质的作用。并通过F=ma来体现

又通过P=F/t,来表达动量与力之间的作用关系。由于物质运动是因,力是物质运动后相互作用的抽象,因此力是果,因果确定后,就可知这公式的准确写法是

F=P/t,或者F=dP/dt

如此可知,力的实质,是动量传递效率。

但动量,是宏观物体的整体运动计量。相对于物质来说,仍只是果,而非因。物质本身的状态,才是因。描绘这个状态的量度是势,因此势的不同,才是物质运动的根源。

动量P与势之间,存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微观是因,宏观是果。势是因,动量是果。

如何来建立这动量P与势之间联系?

9、联系

势,是以太运动状态的度量,以太=物质,因此势,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动量与势的区别,是一个是宏观概念,一个是微观概念。势更基础。

微观是通过体积累加而成为宏观的。

因此宏观物体的动量,是由微观物质的体积累加而得,累加关系就是积分,于是就可以构建出一种关系系:

dP=势*dV,或P=势*V

本人用“ae”表示势,V是体积,P是动量。上面这关系式又写作

dP=ae*dV,或P=ae*V

由这关系系可知,运动,就是势在空间的分布。这是万物运动的实质。动量则是势在空间分布的度量。

10、力、能量

力与动量的关系是F=P/t

由动量与势的关系可以将力的实质再次追溯,可通过上述关系来分解为

F=ae*V/t

也即力的物质层面的实质,是势在空间分布的效率。

而能量与动量的关系是E=Pv/2

同样通过动量与势的关系来分解为

E=ae*V*v/2

如此可知,能量,就是势在空间分布的速率。

11、质量与势

由于动量与质量存在P=mv,及质量与体积存在m=ρV关系,同样可以转换为

P=mv=ρV·v=ae*V

于是可知,ae=ρ*v,这表示,一个物体的势,在宏观是通过密度与速度的乘积来体现。

同时,可以转换得到质量与势的关系

m=ae*V/v

表明质量,就是势在空间的分布在速度上分配。

12、有无

以上是用“势”来整合统一牛顿力学下的经典物质作用概念,在以太、道之下的内涵诠释。但仍没有说到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什么。

这里又要引入两个普通概念:有无。

有:指代人能感觉到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存在,与主观存在。
无:指代人不能感觉到的一切存在。

有无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对主观概念。比如南方有种水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广东人常吃,对广东人来说,这水果就是存在的,归于有,对你来说,这水果就是不存在的,归于无。显然这种不存在,是主观感觉,并非这水果真的不存在,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有一天你到广东看到并吃到了这种水果,这种水果对你来说,就又是存在的。这就是无生有的过程:观念中没有这水果任何信息,变成观念中有了这水果的概念、形象等等描绘。

又如以太对堂主来说是存在的,对科学界来说是不存在的,于是以太在堂主这里处于有的状态,对科学界而言是处于无的状态。哪天科学界承认以太存在了,那么以太在科学界就处于有的状态,这也是无生有。

无生有,是一种观念的生化。而非绝对的无,生绝对的有。

无可生有,有也可化无。

比如一个苹果放在楼主面前,苹果是处于有的状态,楼主将苹果吃了,苹果就消失了,处于无的状态。这里苹果消失,不代表构成苹果的物质消失,而是化为水、纤维素等等。苹果从有化为无,这是有生无。同样是这个苹果,在果树上开花之前,是不存在的,这苹果,就处于无的状态,结果成熟之后,这苹果就处于有的状态,而构成苹果之前物质,原本就是存在的。苹果从无化为有,这就是无生有,两者合一为有无相生。因此无与有,都是一种观念,而非客观物质的存在与不存在。

13、无极而太极

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五行化八卦

万物的本源就是以太、物质、道、太一。人们要描绘万物,才能化为知识,必须借用各种名称名词。

无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之前状态的。

由上面关于势的认识可知,势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运动运行状态的,如此可知

无极=无势

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必有状态,这没有势之前的状态,也是一种状态。因此无极,也是以太、物质、道、太一处于其0势的状态的意思,即ae=0,与之相同意思的有:归零、归虚、入空化无、涅盘,等等。

比如大家都知道地球有南极与北极。南北极,是“地球存在”时才有描绘意义的,而地球都不存在,那就无所谓南北极了。“地球都不存在”这一状态,就是无极的状态。

14、太极生阴阳

太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

太极与无极的区别,就是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无势与有势的区别。有了势之后,才有了太极。没有势,是为无极。即

太极=有势

有势,就是太极的意思

势的变化,产生运动。运动之初,就是势将有未有,将变未变的时候,是为静止。因此,静止,也可用作太极的描绘。静止,不是势为0,而是势不变。当然势不变,不止是静止,还可以是匀速、平均、平衡,等等。

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为势,这有势的状态,就是一种状态。因此太极,也是以太、物质、道、太一处于其有势的状态的意思,即ae=1,与之相同意思的有:归一、初、始,等等。

太极,其实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太,一是极,一是太极。太,就是太上,是最初,最原始的意思,而极,是极致,终端的意思。由于势达到极致、终端之后,势就会开始转换,宏观上表达为事物开始新的变化,于是一事之极致、终端,为另一事之初始、源头,因此两者可以联系组词,是为太极。而一事有始有终,即为完整之事,因此太极,也可指代整个事物。于是太、极、太极,三者可以混同,是为太极,

同样以地球为例,地球的南北两个顶点,就是空间向地球两端延伸的极致,是为南北极。空间之势达到极点,这南北极就是太极,是太极的一种意思:极致、终端。而以南北极为始点,空间向地球赤道延伸,这南北极也是太极,是太极的另一种意思:初始、开始。而整个地球表面空间,都可以认为是南北极的空间之势延伸的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描绘,这就是太极。

又如以权力为例,帝位是权力的最高体现,是权力集中到一个人的极致,是为皇帝。权力之势达到极点,这皇帝就是太极。权力之势,简称权势。

15、阴阳化五行

太极,就是用来描绘以太、物质、道、太一最原始最初始状态的,这最原始最初始的状态,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会有分化的过程,比如变强变弱、变远变近、变高变低,等等。

这些都是势的分化后的两种对立状态的概念,为描绘这种对立状态,前人就想到阴阳来表达这两种对立概念。即

阳=势涨
阴=势消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越来越强、大、高、广,都为势涨,归于阳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越来越弱、小、低、狭,都为势消,归于阴

对于物质运动来说,是能量升高、温度升高、速度变快,为阳
对于物质运动来说,是能量降低、温度下降、速度变慢,为阴

等等

因此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少为阳老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等都是势的不同的归类。

16、五行化八卦

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会有分化对立的过程,势涨为阳,势消为阴。但这只一个对立形态下的对势的不同与演义的分法。势还有其它分法。

比如,阳为势涨,而涨这一种变化,也可以继续分阴阳,如涨得快,涨得慢
比如,阴为势消,而消这一种变化,也可以继续分阴阳,如消得快,消得慢
还有就是势不涨与不消,就平稳在那里不继续变化与演义

如此,势的不同与演义,又可以分化出五种形式,前人用五行来表达这五种形式:

势急涨,为火行
势慢涨,为木行
势不涨不消,为土行
势慢消,为水行
势急消,为金行

取名金木水火土,就是用这五种物质的日常表现,来表达这种势的变化与演义,并不是金木水火土有什么特殊之处,也可以取青、黄、赤、白、黑,比如叫青行、黄行、赤行、白行、黑行。等等。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急速变强、归于火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慢速变强、归于木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平稳平衡、归于土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慢速变弱、归于水行
即凡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表现得急速变弱、归于金行

按现代牛顿力学来说,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大,就是火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小,就是木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加速度0,就是土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减速度小,就是水行
对于物质运动,宏观上减速度大,就是金行

又比如皮肤温度:

皮肤被火烤、开水烫之后,温度急剧上升,这就是火行
皮肤接触木柄、温水之后,温度慢慢上升,这就是木行
皮肤接触干土干粉,温度前后不变,这就是土行
皮肤接触凉水之后,温度慢慢下降,这就是水行
皮肤接触冰块、金属后,温度急剧下降,这就是金行

17、八卦化六十四象

随着势的不同与演义,可分化对立的过程的阴阳概念,这可理解为一次分化,也可通过阴阳继续分化对立过程建立五行概念,这可理解为二次分化,于是按这种方式可以继续进行第三次分化,这就是势的八种形态,是为八卦。

八卦,为乾、兑、离、巽、震、坎、艮、坤。

都是势的三次分化后的名称,这三次分化,为势的演义的初、中、末三个时期的势的变化而区别出来的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中末皆如此,就是乾卦。乾为三连,就是表示势一直在涨。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中如此,末却消了,就是兑卦。兑为二连一断,就是表示势先连涨而后消。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为涨,中为消,末又为涨,就是离卦。离为外二连内一断,就是表示势先涨后消再涨。
势涨为阳,势涨后,初为涨,中末皆为消,就是震卦。震为一连二断,就是表示势先涨后消并再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中末皆如此,就是坤卦。乾为三断,就是表示势一直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消,中末涨,就是巽卦。巽为一断二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后涨再继续涨。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消,中涨,后又涨,就是坎卦。坎为二外断内一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后涨再消。
势消为阴,势消后,初中消,末又涨,就是艮卦。艮为二断一连,就是表示势先消再消后又涨。

18、六十四卦象

势的变化与演义,除了三次分化之外,还可以四次、五次、六次分化。第六次分化,就是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象,由于数量过多,这里就不一个一个说明,只说两个,比如

坎为水,就是两个坎卦,叠加后而成坎为水,表示势,一消二涨三消四消五涨六消,这么一个演义过程。

雷天大壮,就是下乾上震,表示势,一涨二涨三涨四涨五消六消,这么一个演义过程。

这个卦象的演义方式,都是自下向上这么一个次序展开的。

显然,这种演义的分化形式,是分化越多,描绘得越详细,但数量也越多,解析也变得越复杂。六十四卦象,还可以分化为一二八、二五六卦象,按需而定。

19、象与三生万物

一般势的变化与演义,分化三次,到六十四卦象就够了,因为越往后越复杂,也没必要。

上面说的都是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也就是势的变化与演义的分化,是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由于以太、物质、道、太一必要化为宏观的光影形象,才能教人理解与认识,以太、物质、道、太一本身是不可描绘的,因此问:如何在宏观上来认识这些概念与演义过程?

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通过势来计量,在宏观上表达为万事万物。前人为此创建一个专门的词:像,来表达这些万事万物。即

像=万事万物

一个具体的物体,就是万物之一,因此,物体归属于像,是像的一个子集。其它如人事、规律,都是万事之一,因此像的范畴,远超科学界创造的众多物质概念。

以太、物质、道、太一的状态,通过势来计量,在宏观上演义。前人为此创建一个专门的词:变化,来表达势的演义过程。即

势的演义=变化

而物体运动,是势的演义形态之一,因此,物体运动,归属于变化,是变化的一个子集。其它如意识、思考、感觉也属于变化之一,因此变化的范畴,也远超科学界创造的众多运动概念。

如此分析可知,以太、物质、道、太一,及相应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其内涵覆盖范围,也包含了西方科学理念,就如微积分包含1+1=2概念。说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玄学是迷信,不过是无知小儿之语。

论“悟”

引子

某年日月,在老子吧有吧友诘问一个悟的理解,堂主有兴趣一答,故收录整理作一文章。问题如下:

整天鼓吹“悟”的网友们有义务告诉大家:
1 “ 悟”是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
2 如果不是,那请你告诉我们,“悟”是哪一种认识,属于该认识的哪一个阶段。
3 如果是,那请你告诉我们,“悟”是不是一种超能力,是不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4 如果“悟”是一种超能力,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那请你们给出悟的定义。

一、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二、悟,超脱于理性与感性之上,是认识宇宙的最高阶段
三、悟,不是一种思考方式
四、悟,是不是超能力也是相对人而言的
五、如何来定义与描述“悟”
六、心如何开悟
七、后注
附:《心经》

一、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悟,不是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但存在游离于人类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事物。人类宇宙的内涵,由所有观察与想象到的事物构成,分意识形态及物质形态。观察能力的极限与想象力的穷尽处,构成整个人类宇宙的形态边界。边界之外,就是不存在,那是真的绝对的不存在,即无。观察与想象之外的事物,就是游离于理性与感性之外的事物。这个判定由不断发现新物种与新认识来证明。发现之前,新物种与新认识是游离于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发现之后,则增加了理性与感性认识,从而扩大了宇宙的边界。

所有有影像或有概念的事物,都不是游离于人类认识之外的事物,既然已有文字“悟”存在,那悟,就是一种可以被认识被解构的形态。不过,悟是游离于某些人类个体的理性与感性认识之外的东西。

若一个人真的不懂“悟”是什么,那么悟就是游离于此人的理性与感性认识。而本家自认为懂得“悟”,于是悟就不是游离于本家的理性与感性的认识。至于两者哪个为真哪个为假,则无从判定,在于判定只是意识空间的一种状态,非物质空间的一种状态。若是假的,那哪怕是所有人共识认为是对的也都没用,宇宙大道会在某个恰当时期教所有人好好做人的,也因此存在“自大”、“自负”这类词,本家偶尔也会自大自负一下的,呵。

二、悟,超脱于理性与感性之上,是认识宇宙的最高阶段

人类认识宇宙的阶段是:观察-低级感性-理性-高级感性-悟,详细如下:

——观察:用五官与仪器得到事物的最直观形像与影像,是个正常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低级感性:对这些形像与影像的一般感觉描绘,是个会表达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理性:对这种感觉的数理分析、总结、推导,是个略有逻辑思维的人就有这种能力。
——高级感性:对这种数理分析、总结、推导的否定与升华,是个有高逻辑思维能力,且意志力强的人有这种能力。
——悟:对所有感性理性否定与升华后的状态,这是勉强说的,在于文字言语不能精确描绘这一状态。要有高逻辑思维能力,且意志力强,又心胸宽阔的人,才有可能有这种能力。

大部分人类处于低级感性阶段,即精英眼里所谓的群众、百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各安天命。小部分人类处于理性阶段,即所谓的精英;象社会上有钱的,有名的,有权的,这些人基本都是;他们奋发图强,突破困难,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与弄潮儿。以上两类人,在佛家眼中称为芸芸众生,世俗之人。还有很少数处于高级感性阶段;即所谓的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他们留下大量的经典名著、画本雕塑、美妙音乐,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极少数的人处于悟的阶段,所谓的佛家智者、道家高人,等等;他们留下少量对大道感悟后的心得口诀,流传于世成为圣典经书,指引后来者有缘者不断感悟大道。

有且只有一个人,处于道的阶段,即道的物化客体,又称为本源之人。有人对其这么描绘:“大道所生,天命所归,与道合一,超脱阴阳,无极而有极,为凡人时能逆天,为天道时碎虚空。无有至二,天命唯一。如道亲临。”如此描绘,本家都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但的确可以有这种能力。

高一层次的人的认识与状态是向下兼容的,非常人以为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三、悟,不是一种思考方式

理性为世人所夸赞,其实质只是停留在感性之上的理性。没有感性就没有理性,而有了感性,那只是感性基础之上的理性。而感性+理性=感性,由此所谓的理性,其实并非真的存在有一种绝然超脱的理性,因此可以被否定。这种否定,也是理性的否定。低级感性=低级理性,高级感性=高级理性。理性,其实不过是一种有序的感性而已。

非人们以为的,悟是可以用逻辑、推理再借文字概念之间的联结来达成悟的阶段,即通过思考、学习达成,这是理性观念对悟的错解,一如可以爬山沿台阶一级一级向上从地面走到山顶那么直观,悟不是这样达成的。

悟,是通过共鸣方式,与大道共鸣,方能达成悟的阶段。这就如钟声共鸣一般,两个有相同振动频率的大钟,敲其中一个,就算两者相隔距离很远很远,另一个也会嗡嗡发声,这就是共鸣,但在两钟之间,基本感受不到什么声音声响。而与大道的流转有一样振动频率的心,也就能感知到大道流转时发出的声响、轨迹,这就是悟的层次。

心,是如何与大道形成共鸣而达到悟这一状态的呢?这要依靠心的解析认识,与心的自我觉醒,下面继续论述。

四、悟,是不是超能力也是相对人而言的

比如游离于某人的理性与感性的认识,那就是超能力。现代社会专家砖家大行其道,就是由于其掌握的知识与认识超过某些人的理性与感性之外,让某些人不得不依赖专家砖家解决自己不能克服的问题。而对于本家来说,不是超能力,它是人类达到与宇宙大道共鸣的唯一方式,是直指事物本质的唯一方式。

虽然西方科学在东方大道国度大行其道,国人对理性极力推崇,凡事必冠以“科学”之名,科学与理性可谓是最亲密无间的一对词。但这种推崇行为,不过是被西方技术与理论迷惑后的感性行为,是低级感性对理性的崇拜所致,这也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必然阶段:观察(感性)-科学(理性)-科学之否定(悟)。理性与感性,都只能得到表象而已,这些表象只是大道流转后投射在意识里的感觉,是虚幻的东西,两者区别只是理性显得有序性,感性显得无序性,仅此而已。而有序无序仍是意识的感觉,是意识自以为是的感觉。宇宙大道里其实没有这些东西的。

这也是为何那些让人们以为是理性、客观下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真理,会被不断地推翻、打脸的原因。科学史上曾经名燥一时的理论与认知被推下神坛,尔后归于谬论的场景,时有发生,就在于这些所谓正确的结论与所谓的真理,只是理性的结果,本质是感性。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方式,其实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就在于理性之道制约了科学研究方式的认知上限:

一直停留在表象阶段

而表象之间常会出现看似冲突矛盾实则和谐的状况,当理性遇到这一情形时,若不能解决这个伪矛盾,就会陷入了迷顿困惑,表达为科学研究嘎然而止,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这样导致科学界裹足不前的。同时,表象会与本质产生看似契合实则分离的状态,当理性遇到这一情形时,若不能辨析这个伪契合,于是一个错误结论就诞生,误导后来者。比如莫迈二人检测以太的实验结果就是这样导致科学界百年来陷入歧路而不自知。瞎子摸象,才是科学界的实际研究方式,却被标榜为“科学”。当然科学研究方式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直观且易于转换为技术,让普通人也能够接受与参与,虽然事倍功半,也算是能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五、如何来定义与描述“悟”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在简单是对已悟的人而言,复杂是对于未悟的人来说。一阴一阳以为道,所有概念,都存在阴阳两面。悟,这个字,其实已经在定义其实质:悟字从心从吾,吾为我从五从口,整字的意思就是“我心开五口”,是为悟。这是简单定义与描绘。这里带来的问题是心是什么?口是什么?如何开?

口,即是心封闭蒙沌状态的形象,也是洞穴、窍门、通道的形象。心有五种形式,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为金心木心水心火心土心,同时对应五种封闭蒙沌状态与五种开启状态。对于人,应和人的五种性格,即金性木性水性火性土性。每一个人的心,都由心的五种形态杂揉在一起,只是心的某一状态突兀一些,表达为性格、体质、意识趋向这一状态,这里就不细说了。

对于只知科学的理性人类与崇拜科学的低级感性人类来说,是很难认识到“心”这个东西的。

佛家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由无所住而生。无所住又是什么?呵,是不是一头雾水呢?无所住,又作无所驻,不停留的意思。又是什么不停留呢?那就是道不停留。应道的永续流转,表现为无所住,尔后生其心。道又是什么?道的理解,在接受道德经的道思想的国人观念里众说纷坛,是各人说各自的道,说的其实是道的道理。道的定义也很简单,道德经明白无误地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之曰道。所有不认同这一定义的人,都是不知“道”的人,离悟道得道那更是十万八千里:你从道德经一书得到了道的概念与认识,又抛弃了道德经对道的定义与内涵,这不就是吃道德经的饭砸道德经的锅么?当然老子是不生气,这种行为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阴阳对立,对“道”的概念的正识与谬见,都构成这一概念的整体形象。

(本段是日常黑相对论)这与科学教教主爱因斯坦一样,用着牛顿力学的基础概念,又不承认牛顿力学基础概念的内涵,在没有充分依据与理由的前提下,画蛇添足给予自己的新的说辞,那你依托这些基础概念是怎么回事呢?用概念吧,算认可;否定内涵吧,又算是不认可,这真是精分行为,结果导致相对论乱七八糟,许多场景只能凭臆想存在,而非在实践中证明,剩下的只靠油汰人控制媒体与科学话语权来吹皮过活,但仍让众教徒崇拜不已。真谓真理一句话,谬论遗千卷。自然,任凭相对论当下名声炽盛,以后被扫入科学史的垃圾堆,与地心说、燃素学为伍,是完全可期的,因为它处在谬道之上,只能有谬道归宿。

道=先天混成之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定义。若转化成科学体系下的人类认识,如何定义道?那就是物质。古人用文言文与易道思想阐述宇宙感悟,现代人用白话文与科学思想传播宇宙认识,因此两者内涵是相通的。就如外语与汉语,都是一种文字描绘,需要翻译才能相互理解,简略如下:

道=物质,像=物体,气=道的流行=物质运动,轻气=流体,浊气=固体,等。

这其实是将古代宇宙知识翻译成现代宇宙知识,这种认识是大多数人包括整天将“道”这一词挂在口上放在心里的人的意识里没有的。

又回到心的理解:心,应道的无所住而形成,就是物质运动循环反复后而成的中点,是一种循环圆周运动形态,在概念上表达为圆心、涡心、核心、人心,等等。这个循环圆周运动形态,约束物质形成人体与五感,会如一个放大镜,可以将物质的运动形态投射到自身之上,形成形像与影像,在概念上表达为圆、旋涡、物体、人身,等等,于是人类观察并开始认识这个宇宙。就如一个水漩涡,应水(道)的不断流动(无所住),及相冲相合(阴阳交合)而形成旋涡(身),进而产生涡心(心),任何外界能量(光声电)加于水流(五感)上时,都会对涡心(心)产生扰动,进而对整个旋涡的运动形态(行为)产生影响,诞生诸如波、涟漪之类的景象(万物)。

心依托五感得到的万物,其实只是形像与影像,因此说万物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形像影像的内外,物质、道藏在背后,却绝无可能通过五感得到具体模样,唯用“无”才能形容。由此道家说“无生有”,有(万物)真的是由无(道)生化出来的。佛家则说“像由心生”,你我观察到的万物形像,真的是由你我的心所幻生,并非客观的、绝对性的、超然的存在于你我的面前。离开心的投射作用,其实没有万物,没有概念,有且只有道,当然这么说也是多余的。科学体系下的人类则会认为万物是真实的客观的。当下科学界的嘴巴大,它说了算,以后就不得而知了,呵。而高级感性的人,则不会这么认为,而会认为只是幻像而已,由此他们可以说“这是我的世界,你们都应我存在而存在”。

对于开悟的人来说,幻像即为非幻像,非幻像即为幻像,无你无我无道无心,有你有我有道有心。因此道家又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佛家《心经》则又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不再被相所执,不迷惑在自己产生的幻象中,就能大化无疆,人道合一,是为究竟涅槃。

六、心如何开悟

由观察-低级感性-理性-高级感性-悟,这对宇宙的感知过程,就是心开悟的历程。

这在心的开悟过程期间,心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行形态,不断地升华——这也是心的一个融圆过程,最终能达到与大道流转、轨迹一样的频率——这也是心的一个圆满状态,从而能与大道共鸣,表达为悟。这种调整的例子无处不在,比如一篇文章,就是在不断修改之中才得以面飨读者的;一件雕塑,就是在不断琢磨之中才得以圆满而现于世的;一个产品,就是在不断改进工艺才得以实用的。一个公司,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件事故,一个灾难,一个计划,等等,均是如此,心的开悟历程,也是如此。

低级感性相对于观察,是由于文字及语言诞生后才能做的事,动物与婴儿也能观察,却不能付诸于系统性记录,于是不能上升到低级感性这一层次。同样,由于逻辑能理顺低级感性内部关系,从而让低级感性的无序性变得有序,进而能更有条理地记录信息及更集约传达信息,从而让人类脱离低级趣味,成为文明之人。数学、物理、律法,包含大量的逻辑过程,因此也是理性人的集中之所。高级感性与高级理性,更是超脱理性逻辑建立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再是以教条主义来指导或约束自身,而是由心的选择来面对宇宙,从而表现为升华如获得自由、大自在;而突破教条的禁锢,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因此这一层面的人逾发少。悟,则是让心开五口,不再让心处于封闭蒙沌状态面对大道,而是如脑袋有七窍一般感知物质作用而能有五窍感知大道流转,是为能够共鸣,从而不偏离正道。

当然,这一过程不是累加的关系,每一阶段不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不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量就自然上升到高一层次,而是那种突变模式,突然地就上升了。对有的人来说,哪怕积累全世界的低级感性认识,也升不了到理性这上一个层次;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只需一点点提示,就立马升高到上一层次,甚至直接悟得大道,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是。这两者就是佛道两家说的一个人的慧根深浅不同的体现。虽然如此,且前一阶段相对低一级,但前一阶段更基础而不可或缺。

现实中相近的例子很多,比如农业社会,再多的马拉车,也不能突破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直至到了工业社会的汽车发明后才得以实现。同理,再多的汽车接力,也不能让人飞起来,直到飞机发明后才得以实现。又如,没文字的原始人的再多见闻,也不能让一部游记诞生,直至文字的发明。还如,有的老人,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还多,也算经历尘世沧桑,依旧作风幼稚性格执扭,尤如一块万年顽石,不可和谐近处;有的年轻人,虽历炼不多,但聪慧灵秀,惊才绝艳,让人叹为观止。

由于大道就是万物万事的本源,当心与大道共鸣时,万物万事的实质、内涵、关键之处就能立刻清晰地展现在心里,于是开悟的人,能一眼看透万事万物背后隐藏的东西,而不会被表象所迷惑。在行为上给人的感觉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提示就领悟,一说就能直指问题根本,等等状态。这比通过意识逻辑推演、文字思考、言语表述,及不断训练学习,来认识掌握事物要更迅捷更有效,这就是悟的优势之一。

当然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提示就领悟这种本事,除了开悟的人,还有一种是大脑反应极快的人,这两种人在对外界信息的行为反应上有相近之处。前者是通过心与大道共鸣的方式来达到认知事物本质的,后者是通过意识借大脑超高速算力来接近认知事物本质的。两者行为反应背后的实质几乎完全不同,即对大道的感悟上是不同的,前者称为慧深悟性高,如佛家道家高人等,后者称为聪明智商高,如学霸谋士等。大家能直观感受到佛道高人与学霸谋士之间的心性区别,显然不会将两者等同。当然,两者并不是水火不融的关系,而是谁主导谁辅助的关系。对于未知事物,前者翻船的可能性远小于后者出错的可能性,在于前者与大道一体,从而不偏离正道,后者不与大道一体,时常偏离正道而被正道所惩罚。现实中更有对应结果印证,如社会上的严重问题,科学史上的重大错误,几乎都是后者搞出来的。当下社会物质之道横行,世人崇尚聪明智商,好机巧算计,轻大道体悟,可以预见以后必会受到正道惩戒。

个人层面如此,民族、国家乃至文明层面也是如此,象油汰人当了几千年的亡国胚,就是源于其族人整体慧根浅悟性低,导致其民族只注重训练智商而忽略悟性,困陷于物质之欲不能自拔,最终堕入魔道。看似其一直来赚钱多多富翁耀耀显得很聪明,实则偏离正道而只是小聪明而已,才有过去如丧家之犬,四处流离,人人喊打的历史;如今虽得弹丸之地暂以安身,却是四面树敌,危机重重,人人憎厌的场面;民族人口到现在也才这么个寥寥几百万,随时有灭顶之灾的危险。这油汰人却厚着脸皮说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上帝选这么一个亡国胚民族究竟做什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上帝选他们当亡国胚,警告世人不要学他们的榜样,呵~~。可以预见,以后等其干儿子霉帝没落解体后,若其依旧不能反思反省自身的问题,等待他们的结局只能是灭族,这是魔道的必然归宿,那时真谓求仁得仁,后悔晚矣。也因此国人要警惕,千万不要被油汰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要学习他们那种唯利是图,违背道义之举,对自己的文化要有信心,务必一心向善,广施仁义,与正道为伴。我们华夏一族才是天选之子,是大道子民。

只有悟,才能与大道合一;唯追随大道,方能永恒无疆

七、后注

这里本家是在解析“悟”概念及一些相关周边概念,不是在教大家如何达成悟这一阶段。看官可以发现,本家到最后也没有指明一个人的心如何才能圆满而开悟,只说的是悟之前的感官认知不断升级升华的融圆过程,及悟之后的心的圆满形态,而融圆到圆满之间的转变,要看官自己达成。

对“悟”这一概念作一个粗略的解构解析,最多只能算高级理性而已,因此看官不要迷信本家的说教。只有看官自身能悟得“悟”的道理,才有属于自己的对“悟”的真正认知。达成悟的状态要自己悟,这么说似乎是一个悖论,其实也不是,根源在于道不可表述,达成与道能一体共鸣的悟这一认知状态也就不可言说。佛家云:不可说,也在指明这一道理。

2021.09.20

附:《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大同世界

曾有人问“会不会有世界,民族大同的一天?比如出现‘球联邦’?如果有那一天,大概需要多久?或者需要哪些成熟条件?”作者有兴趣简略回答一下,记录于此。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明白,什么是大同世界?

看了许多人的观点,竟然没有定义大同是什么的,都是想当然的认为将各国家、民族的主体特征、文化形态等统一为一种形式,或由外星人压迫团结成一个联盟什么的。这不是大同,这叫苟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马哲如是说。大同,是生产关系的最高级体现,自然也是生产力的最高级体现。因此可以归纳为就是:

生产力极其发达下的生产关系极为融洽的世界,就是大同世界

生产力极其发达,物质非常充裕,比如买套房子如喝口水那么简单,去个月球旅游如去逛个超市那么简单,读个十年书的支出如百万富翁下个小饭馆那么简单。生产关系极为融洽,那就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劳动成为人们的必需品,按需分配,等等。

而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来决定的。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生产力成果。阶级的存在,就是源于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同的体现。因此生产关系极为融洽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人占有相同份额的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相同的生产力成果。如此,

生产力极其发达的前提下,人人占有均同的生产资料的世界,就是大同世界

那需要哪些成熟条件呢?

人类生产出的所有商品、产品的本质,都是能源的物化。即生产力的本质,是如何将能源更高效更快捷地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生存生活物资。如此,极其发达的生产力,对应的是极其丰裕的物资与产品,而这又是通过大生产大机械来现实的,对应的终端是大能源。刀耕火种对应原始社会,畜力水力对应农业社会,煤炭石油对应工业社会,电能核能对应现代化工业社会。对应极其发达生产力的大同世界的能源形态,按目前人们的认知,那只有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实现,才能突破当下煤炭石油电等化学能源形态的制约,从而获得能量密度最高,无穷且便利又极为廉价的能源。

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下两大主流生产关系是西方的私有制与中国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若私有制下生产力极为发达,那由于只有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于是无产阶级就没有享受生产力成果的可能,所有生产力成果都会被资产阶级窃取,如此就不能现实大同世界。那只有公有制下才能现实人人占有均同生产资料的可能。因此必是中国首先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然后在世界上将国力提升到占有完全的主导地位,即让军力、科技、经济等等领域都成为世界第一,才能现实大同世界。这就是前提条件:

中国首先现实可控核聚变能源技术,并成为世界领导核心

由于当下的世界势力格局是一东方一西方对立的阴阳体系,而西方是以霉帝为首,欧猪为辅的资本主义联盟体系,要东方大国主导世局,那必是霉帝滚落世界第一宝座,包括军事、经济、政治理念、科技、文化,等等领域全被东方大国超越,才能实现。自然,那是霉帝再也还不起巨额国债,只能国死道消,分裂完事。这也是另一个并列的必要条件:

霉帝陨落,分裂解体。

如果有那一天,大概需要多久呢?应该说快了,按平均30岁的看官来说,大家有生之年都能看到。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生产关系极为融洽的具体表现是人人占有均同的生产资料,那假如可控核聚变已经实现,又如何实现让人人占有均同的生产资料呢?总不至于将当下的众富人个个抄家再平均分配吧,这岂非又天下大乱了?

这就交由你来思考了。抄家是下下策,野蛮人行径,智者不为,哈~!

离背谜图

第一象 甲子 坤下坤上 坤

谶曰:
离背谜图,亦真亦幻
推前敲后,道法自然
颂曰:
天道不变人心变,居安思危豁难填
一元复本性还驻,成住坏空八八旋

(图,蛇咬尾)

第二象 乙丑 震下坤上 复

谶曰:
化铁为犁,锄地为粮
以物养人,天下始安
颂曰:
物用即丰农家乐,开哲文理服四方
人心即平天心平,万家安乐俱欢颜

(图,一牧童骑一牛悠闲吹笛子)

第三象 丙寅 兑下坤上 临

谶曰:
见于地,吟于池
声宇内,笑嘻嘻
颂曰:
埋金埋银又埋铁,一人为大子孙延
放马归山兵不用,此刻始弥乱渊源

(图,一个少女,在一口井旁打水)

第四象 丁卯 乾下坤上 泰

谶曰:
三阳开泰,光照八荒
云开雾散,一片和祥
颂曰:
一日一日复一日,中土还回大唐日
金陵太泣魂归位,三春更有谦和时

(图,一人面北跪拜三个灵位,背上有“谢罪”二字)

第五象 戊辰 乾下震上 大壮

谶曰:
声赫赫,啸天下
朗朗乾坤,谓我中华
颂曰:
龙腾天下鬼魅藏,隆隆我威慑异乡
王者归来驻足处,皆撤篱墙化一家

(图,三只赤身夜叉站在海水里,对海边岸上一华服龙王拱手作揖)

第六象 己巳 乾下兑上 夬

谶曰:
顺以运,定为命
二九之时,只身离京
颂曰:
大人御四方,海外亦为家
揖手相让去,我生本无涯

(图,一主一从离开城郭)

第七象 庚午 乾下乾上 乾

谶曰:
乾道至虚,化于无极
宇内清明,九九归一
颂曰:
道运生心起,心明悟道空
万构皆幻化,一统太虚中

(图,太极)

太古沉息诀

除尽囊中息,灌足宇中炁;
自然放松体,冲盈气微溢;
不作呼吐技,但演纳吸戏;
反复后循环,太古谓沉息;
修道以长生,随步以练习;
灵台至阳关,神道清风怡;
安宁助觉眠,精气齐天地;
生死从此脱,大道重归一。

王倪曰:乎盗天地之万物养吾精者,饮食是也;窃天地之气息养吾神者,吐纳是也,参天地之长生得要义者,止漏是也。要义若何?唯暑不寒者,截春秋去来之律也;唯明不晦者,弃日月升落之迹也,唯生不死者,堵精气神消涨之漏也。咦,沉息于囊,流转于体,固精于漏,泄燥于金,养神于和,可逆道于天而长生于命也~~!

曰:大道至简,谁能悟之;日月循环,谁能参之;天地背离,谁能合之;万古长夜,谁能明之;梦幻泡影,谁能醒之

易则易知

“易则易知,简则简能”,知者易知,难知者难知。易,像传也;简易之意,变易之义,日月之行,天地之作,其音形意皆合于道,故谓之易。易合于大道,唯心宽广如天者,其道可齐于天;唯性纯厚如地者,其德可容于地。齐容于天地者,道合之,易亦合之,是以鬼神不能害之,谓之大化无疆。然世人为利所诱,因贪蒙心,为像所惑,乃致气狭胸窄,思浅虑短,不能悟空化无,故难知易之简易运作之道。佛家云:“空色无相,尘念为障”是之。

上古传世有易、太极之谓。易,有相之像;太极,无相之像,大千世界皆因相而成像;相者,视、识、示、思也。易为有,太极为无;有者,万物之所出,非为实,为像也;无者,万像之所归,非为虚,为不可知也。“天人合一”,化二而归一之谓;二为有无之数,一为太极之数;天为有为色,我为无为空,合而归一为不可知而谓之神、奇,道始长也。元始为终,大道化无,大音希声,大像无形,大简至难,皆为天地循环之道,神龙首尾相接之像;龙者,道之形也。佛家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之。

名,像谓也。万物因像而始生,因名而始知,知乃七窍通而混沌死。混沌者,心智闭之像;七窍通混沌死者,心智开之像;梦蝶传倏忽凿混沌之所固指也。然名可成不可移,为固为木,僵化不申,常明不去。大名于心,则意为名所牵,性为像所累,心乃惑而智乃钝,是以七窍塞而复闭,混沌归而复蒙,失道也;大名者,像盛谓也。故名,通七窍可使之,识天地不可使之;小知可由之,大知不可由之。世人因名而知,复因大名而不知;大名不明也。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古知今顺之未来者,像生像灭而名之像;以今知明推之预测者,像消像长而名之像。天地原无时空之实,然后有名之谓故时空存焉,古今生焉,来世见焉。去一而化名,则大像灭而时空存焉;去名而归一,则时空灭而大像生焉;循环互换之道也。像者,为无之实;无者,万像之所归,明亦归于无,合于今昨而化为像,为广像之略像,大像之小像;像者,象也;为固为木,其廓清,其则细,易描易绘,乃成占卜之实而就竖子之名。有生故有死,昨逝乃今成,观微而知广,推今而知明,预测由此名也。

玄论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者,天地万物也;门者,启始之端也;妙者,道之精义也;然玄者何谓?

王倪曰:吾观玄者,其形源于丝,其音同于旋,其义和于幻,其意拓于慈,其像弓弦互绕。然何以如此者?玄和于大道也。道为天地母,亦为万物径。径者,道行迹也。道周流不已,周而行圆谓之静,流而行方谓之动,动静相持而后成势,方圆相融而后成形,形势互倚则螺旋前进之迹现也,谓之玄。

故观万物之径者,动者如旋,静者如弓,曲折涡行,犹犹乎欲止,惶惶乎若危,渺渺乎似亡,然可抵彼岸而和光同尘者,其行随于道而其径同于玄,谓之玄同。

无欲则心和气顺,几于大道,然后因循玄理以观万物之径,则迹清而像明,行简而知易,可得窥道之精义,故又曰:常无欲以观其妙。

太一生水

文曰: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 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注:《太一生水》,是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的竹简,属于道家思想。

解曰:

太一者,道之别名也。水者,太一之形像也。世人非借形质之物不能解道之内涵,故以水之形示之喻之。太一非化万物不可识辨,谓之玄牝。水亦其所化,故曰“太一生水”。然太一为何者,无人知识,以水喻,可悟不可言。“太一”、“水”者,亦名也。名者,像谓也。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太一水性,水之性者,极阴则凝寒冰,呈固木之像,极阳则化炎气,展虚无之态,常居万物之下,至柔以润万物,至强以弥四方,太一之性同也。太一性静者,聚而化浊气,成地之形,太一性烈者,散而化轻气,成天之像。天地者,太一形像也。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静动相持,乃以成势,势成则形动,是以生人。神明者,人也。唯人有神识明目,是以能观摩万物,后成像于心,托之以名,是以天地定位,阴阳互别,万物归类,道始长也。非名,万物不分,天地常合,阴阳难辨,心智蒙沌;然常名,万物难觅其宗,心智迷于幻像,乃致太一不识,大道遁隐,纷争并起。故曰:名可名,非常名,又曰:一得一失。天地万物汝及余等皆太一生也,亦太一形像也,非神识之别及异名之谓,汝与余及天地万物何不同哉?同也。然不同者多矣,佛曰“分别心”是也。心者,神识也。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相辅者,混杂互动也。阴阳四时及其余者,形像也。非人不可识天地阴阳四时,不可识沧热湿燥寒暑。此等异名之指万物者,皆太一化生于神识明目之像,故谓“为万物母”;此等异名者,其源亦皆太一,随天地之变而循环复始,天地者,太一也,故谓“为万物经”。生灭者,乃像之生灭。太一者,不生不灭。

“天道贵弱”,人言也,非天道贵弱也。天道无方自然是从,得势以强驰天下,去势以弱隐己身。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强之形也;天簌传音,星月争辉,弱之态也;天道恩威并重,杀养齐发,岂以贵弱一言以蔽之?世人常观之以弱示人,以弱养万物,误为弱贵,非为弱也,势不及也。贵贱之别者,唯人依己之利害而言尔!

“削成者以益生”,成者,住步止行,败道之始,后势微谓之削也;生者,勤政奋身,成道之端,后势涨谓之益也。非道“伐于强”,执强逆道行故不可久也;非道“责于坚”,持坚逆道为故不可抗也,非道“以辅柔弱”,随道者道亦随之也。顺道而行,则强者恒强,坚者常坚,弱能转强者,势常驻故也;逆道而动,则强返弱,坚后折,弱更败者,势去离故也。下者,沉降是也,浊气聚而后成地;上者,飞升是也,轻气散而后成天。道为太一字,青为太一名,昏为太一形,恍恍惚惚,混混沌沌,迷迷茫茫,希夷微谓也。

托道之名,随道之行,故可长久,久则能成事,亦可全身也。

 

道问

国人尚西方物理教,言必称电场磁场。然场为何者,西方无人言哉。道生天地,后化万物,场归其类。今颂五千言者众,好言论道,若不解场为何者,是谓既不知古,又不明今,离道远矣。欲知此者,亦先明道者为何!《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之曰道”。道者,先天混成之物也。余者云道乃规律人心神元者,不明真谛也。盖因此者皆后天之物,岂可与先天之物并论?非先天混成之物断者,皆不明断。亦闻云者道乃宇宙人生之实相,然何为实相?若难以文言,是以知其神而不知其形,亦未及道也。

或曰:先天混成之物者,然何为混成?气之清浊相杂是之。曰:何为气?道之动是之。曰:何为清浊之气?清气者,道动之弥四方者是之;浊气者,道动之困一所者是之。曰:何为弥四方?弥散四方不知所踪者是之。曰:何为困一所?反复如转轮者是之。弥散四方者故不可反光弄影,是以天应虚空;反复如转轮者常可汇物成形,是以地应实在。虚空及实在皆为像,佛家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皆为像,其言信然。曰:然何为像?光及影,声及波,触及觉,状及态是之。像之内为道,像之于道,如桔之皮之于瓤,蛋之壳之于黄。故问先天混成之物为何者,尔等眼前万物及虚空者去影、去形、去名、去意是之。世人非借形名不可观知万物,然此物无形无名,广大四方,故曰可悟不可道。老子或以无应之,或以大像谓之,或以希、夷、微形之,实至归也。今人不知其不可道之由,常咬文“非常道”,岂知其身、其境、其执、其观皆为道形,身处道身为道而不知道,佛家云:以手指月而指非月是之。

曰:弥散四方者以今之言何谓?真空是之。曰:反复如转轮者以今之言何谓?旋涡是之。故观道之化风云之像,一旋涡尔;道之化原子质子电子之像,亦一旋涡尔;道之化星河银汉之像,还一旋涡尔。上古先人观天悟道,取旋涡之态以绘道之容,太极图生焉。旋涡重累复加,相嵌互套,混成之态现也。是以世人即得万物之形象,即失旋涡之本相,故云:“世人以形观万物,大道以象惑世人,一得一失,天道自然”。曰:磁场电场何谓?道动之电子层次下之浊气者是之。因旋涡有顺逆,故电荷有正负,磁场有南北。西方物理教不知电场电荷磁场为何者,亦不知正负分之若何者,却为东方大道子民奉为圭臬,五千言所托非人哉!

又曰:然何以道之化万物必有生死?万物者,形也;生死者,像也。聚形成像,必托之以势,无势则形不聚而像不生。生生不息者,势长也;黯然凋零者,势消也;是以势有消长,而生死现也。曰:然何谓势?道之动静相持之态是之。道法自然,清浊混杂,动静不一,各依其行,至极后返,是以阳极则阴长,阴极则阳生,阴阳互换则形变像生矣。极者,势尽也;阳者,势来也;阴者,势去也。阴阳之变者,势消势长谓也。曰:何谓动静?道行天下,周流不已,行流曰动,行周曰静。曰:行可谓静乎?流而万物随,形趋像变,故曰动;周而万物复,身驻影顿,故曰静。静者,非道静,万物静也。曰:相持若何?行欲流而周不殆,动不得舒也;行欲周而流不止,静不得默也,是为相持之态。曰:善,若此者,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流而孕周周而育流之理乎?然也。

————〉〉〉〉〉》解析贴《〈〈〈〈〈————

———————–《道问》解析——————-

道,周流天下

道,周流天下,动静影随,圈圈然吾不知其始也。动静常相持,乃以成势,势成则形动,是以生人。生人则神明现,能观物,能名像,能知理,是以天地定位,万物归类。后诸常生,诸事述,诸经传焉。所生者,道幻化也;所述者,道行迹也;所传者,道理律也。

理律即定,文明盛,智窍开;人道勤,天道隐。天道隐则物欲张,乱源生焉,是以群阴住世,争斗绵绵无尽休矣。然世乱有极,极则圣人作,造化阴阳,以慑群阴,亦弥乱源,阳复生焉。即慑即弥,众生普善,治臻大化,天地复合,日月同光,与大道和。湍湍然吾不知其终也。

 

~~

有吧友提问要用一段话概括道德经、易经、金刚经、圣经、古兰经、进化论、鬼谷子等等,要求体现一个新的体系,故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