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专门考查一下经典牛顿力学下的影像速度,以参照相对论的计算结果:两者在低速时很接近,在高速时相去甚远,且理念、内涵完全不一样。
实验构架:以太空间,观察者一、观察者二与空间中的以太保持静止,一个正在以速度V远离观察者二的实体,实验过程与实体状态、观察者二状态均由观察者一定义。
实验目的:考查观察者二对实体的影像速度V(x)的描绘。
实验过程:实体以均速V远离观察者二,经过时间t0,与观察者二产生距离S0,经过时间t1,与观察者二产生距离S1。实体的影像在实体远离观察者二的同时,以光速C向观察者二传递。在时间t0时刻,与观察者二的距离是S’0,在时间t1时刻,与观察者二的距离是S’1。这中间的关系,根据牛顿力学速度计算关系,有
V =(S1-S0)/(t1-t0) (1)
而对于观察者二来说,他是通过影像抵达自己眼睛时,来判定物体的速度描绘的,而影像是以光速C传播到观察者二的眼睛的,于是有一个传播时间,在实体处于位置一时,传播时间是t’0,在实体处于位置二时,传播时间是t’1,光的传播速度只有观察者及以太空间的状态有关,与实体无关,根据牛顿力学速度计算关系,有
t’0 = S’0/C,t’1 = S’1/C (2)
并且,影像速度V(x),也是根据影像所经过的距离及所需时间计算所得,有
V(x)=(S’1-S’0)/[(t’1-t’0)+ (t1-t0) ] (3)
由于影像在光从实体表面瞬间发出的时候,是与实体重叠的,因此有
(S1-S0)=(S’1-S’0) (4)
将 (2)、(4)代入(3)有
V(x)=(S1-S0)/[(S’0/C-S’1/C )+ (t1-t0)] (5)
再根据(1)(4),合并S与t,最后(5)转换有
V(x)=C·V/(C+V),就是实体的状态在观察者二以光为观察手段时,在观察者二这里产生的影像速度。由这个关系式可知,当V→0时,V(x)→V;当V→∞时,V(x)→C。这就是物体速度在低速度时,观察到的(影像)速度与经典牛顿力学(实体)速度相近,及在高速时观察到的(影像)速度不能超光速的原因,都是看上去相近,看上去不能超光速。
将影像速度当成物体本身速度,是一个认识不到“验证时要观察,而观察依赖光,结果会被光制约”这一理念而本末倒置的行为。
这里V(x)计量的大小,代表着采用光为观察手段,导致物体运动状态的描绘,被光制约的结果,是一个失真值。而对于观察者一来说,其实采用的是无限速度的观察手段,即这公式里的C=∞,那么V(x)=V,这就是牛顿经典力学下的解,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不受观察手段制约的结果,是一个正确值。
这种“能观察验证的数值是失真的,正确的数值却不能观察与验证”,是物理研究上的悖论。而影像其实是意识根据万物的光信号作用于五感之后反构出来的,本质是幻像。若实验者不能从这意识与五感构建出幻像中超脱出来,就会被失真值所迷惑,陷入蒙沌的境地,从而导致认识出错。将失真值当成正确值,是迷信实验观察与验证所导致的错误之一。
在这个影像速度的认识里,没有相对论里速度变化导致质量变化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也没有光速不可超越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等等困惑。